1 / 4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7/27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及内容、兴中会的建立、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等内容。
(2)掌握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等概念与基本史实。
(3)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
(4)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5)探究《美国1787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6)学****辛亥烈士不畏牺牲、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引领]
(1)本课需要分析的问题较多,若不对本课内容进行一定整合,时间不够。对教材的整合最好是以本课前言部分提供的两个探究的问题为中心。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深入剖析三民主义的内涵,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纲中的先天不足,为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作好准备。
(3)注意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思想在整个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辛亥革命,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4)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或占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案例]
评价辛亥革命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药》《阿Q正传》等对辛亥革命反思的作品,调查辛亥革命时期本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现实有更感性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典型人物进行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划分:夏瑜──革命者;华老栓和华小栓──城市小市民;阿Q──农民无产者;假洋鬼子──混进革命营垒的投机者;赵太爷──封建统治的基础和维护者等。教师和学生可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何会变成华小栓治疗痨病的药;阿Q为何无缘革命而又因革命罪而被杀;赵太爷的根基为何没有动摇等等。(学生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性质、功过和失败的原因等)
(提示:考察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应看这场革命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①政体变化
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转为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是历史的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