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新疆老卜:西北著名和田玉鉴定专家和劳动法专家昆仑玉 青海玉 俄玉和田玉鉴别.doc

格式:doc   大小:14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疆老卜:西北著名和田玉鉴定专家和劳动法专家昆仑玉 青海玉 俄玉和田玉鉴别.doc

上传人:sxlw2014 2018/7/27 文件大小:1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疆老卜:西北著名和田玉鉴定专家和劳动法专家昆仑玉 青海玉 俄玉和田玉鉴别.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疆老卜:西北著名和田玉鉴定专家和劳动法专家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成为热门藏品,特别是2007年和田市政府颁布“禁采令”后更是成为稀有品种,上品千金难求。但让普通消费者困惑的是,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和田玉。 
这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故意将俄玉冒充和田玉,有的则将俄玉与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说什么出产俄玉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与出产新疆和田玉的昆仑山脉是“同一山脉”,还有人更是说什么“新疆和田玉与俄玉是出产在昆仑山脉的南北两坡”,以此夸大俄玉的品质和价值,欺骗消费者。 
事实上,昆仑山脉基本上是我国的内陆山脉,与贝加尔湖直线相距数千公里,其间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相隔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的杭爱山脉、俄罗斯的唐努山脉等,根本不是什么南北坡。与昆仑山脉南北相连的是喀拉昆仑山,而喀拉昆仑山北端的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那里所产的白玉一般称之为阿富汗玉,这种白玉的品质还不如俄玉。 
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
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征与传统和田玉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供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一时对软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昆仑玉雕件 
昆仑玉 
最初一些商家对经营青海软玉有不少顾虑,有不少信誉好的珠宝商行将青海白玉制品送到宝玉石检测中心做鉴定。据说有些商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外宣称不经销青海玉,以向消费者表明其经销的和田玉品质纯正。也有行业内人士担心青海白玉会毁了和田玉市场;玉石收藏者和消费者也对青海软玉产品心存疑虑。在近年的珠宝市场上,一些青海白玉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常因为担心市场接受程度而不愿言明原料产地,但在这些雕件上看到的烟灰色的云雾(烟青玉)和翠绿色点缀(翠青玉),正是青海软玉无法掩饰又不忍丢弃的胎痣。
 
据分析,造成青海软玉在市场上不易被接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产出地带行政区划属青海省,在新疆销售是冠以和田玉名似乎名不正,称青海玉消费者又难以接受。因为名称问题有过许多争论,鉴定机构为此也颇费心思;二是产量大,1994-1995年以及2003年以来是青海软玉生产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白玉为主,产量达到每年数百吨,近年上千吨;三是品质不佳,多数青海白玉颜色呈灰白-腊白色,质嫩色新,被称为新坑料,不太符合和田玉评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