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肛门直肠手术并发症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4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肛门直肠手术并发症ppt课件.ppt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8/7/28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肛门直肠手术并发症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肛门直肠解剖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西安肛肠医院
肛二科
肛门直肠解剖
一、肛管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3~4cm,为解剖性肛管。,即肛管直肠环平面,称外科性肛管,一般少用。肛管的表层,在上段为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下段为移行上皮及鳞状上皮。男性肛管前面与尿道及前列腺相毗邻,女性则为子宫及***,后为尾骨,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
齿线为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柱下端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或称梳状线),为重要的解剖标志。胚胎时期齿线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故齿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也各异。
齿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如下:
(1) 齿线以上主要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线以下为肛门动脉供应。齿线以上静脉丛属痔内静脉丛,回流至门静脉,若曲张则形成内痔;齿线以下静脉丛属痔外静脉丛,回流至下腔静脉,曲张则形成外痔。齿线以上感染可经门静脉而致肝脓肿;齿线以下感染,则由下腔静脉向全身扩散。
(2) 齿线以上黏膜受植物神经支配,无疼痛感;齿线以下肛管受脊神经支配,疼痛反应敏锐。故内痔的注射及手术治疗,均需在齿线以上进行,切忌累及齿线以下部位,以防疼痛及水肿反应。
(3) 齿线以上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齿线以下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故直肠癌向腹腔内转移,而肛管癌则向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4) 齿线以上的黏膜,由于括约肌收缩。出现6~10个纵行条状皱襞,长约1~2cm,称直肠柱(肛柱),此柱在直肠扩张时可以消失。直肠柱内有直肠上动脉终末支和由直肠上静脉丛形成的同名静脉,内痔即由此静脉丛曲张、扩大而成。
二、直肠
各直肠柱下端之间,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此皱襞称肛瓣。肛瓣与直肠柱之间的直肠黏膜形成许多袋状小窝,称肛窦(肛隐窝)。窦口向上,深约3~5mm,底部有肛腺的开口。肛瓣下方有2~8个三角形乳头状突起,称肛乳头。
肛瓣易撕裂,可致肛裂、肛窦炎及肛乳头炎等。正常肛管内有4~8个肛腺,多集中在肛管后壁,每个肛腺开口于肛窦处。肛腺在黏膜下有一管状部分,称肛腺管,肛腺管在黏膜下层分成葡萄状支管,2/3肛腺向下向外伸展到内括约肌层,少数可穿过该肌到联合纵肌层,极少数可进入外括约肌,甚至到坐骨直肠间隙。肛腺多是感染的入口,是瘘管性脓肿、肛瘘的感染源和内口,少数也是发生腺癌的部位。
白线位于齿线和肛缘之间,直肠指诊时可摸到一沟,为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一般看不到,只能摸到,故白线一词不太确切,应称为内、外括约肌间沟,简称括约肌间沟。
直肠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在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约12~15cm。直肠上端的形状似结肠,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变细接肛管。直肠在盆腔内的位置与骶椎腹面关系密切,与骶椎有相同的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