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第八章泥石流.ppt

格式:ppt   大小:1,802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泥石流.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8/7/29 文件大小:1.7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泥石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泥石流形成条件
第三节泥石流的分类
第四节泥石流防治
第一节概述
泥石流(debris flow,mudflow) 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它的活动特点是: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暴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历时短暂,且复发频繁,因此破坏力强大。
泥石流现象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的山区都有可能发生,尤以最新隆起山系最为活跃,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如日本、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等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 ,又多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晚近代地壳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形陡峭而切割破碎,泥石流现象普遍
泥石流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同时具有水文学、流变学、水土保持学、地貌学、工程学、环境学及灾害学等属性。
水文学者认为,泥石流是比洪水密度大得多的特殊洪流;
流变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多相流体;
水土保持学者认为,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貌学者认为,泥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造貌过程;
工程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环境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环境的因素;
灾害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山地地质洪流灾害。
我国泥石流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泥石流分布。26个省(区)分布有几万条泥石流沟。大致以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的高原、高山、极高山是泥石流最发育、分布最集中、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地区;东部的平原、低山、丘陵,除辽东南山地泥石流密集外,广大地区泥石流分布零散,灾害较少。规模比较大的地区是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
我国地貌第一、二级阶梯,包括广阔的高原、深切割的极高山、高山和中山区,是泥石流最发育最集中的地区,泥石流沟群常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其中成片的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以及陇东-陕南、晋西、冀北等以及黄土高原东缘为主的地区。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71个县(市)有泥石流活动,%,有灾害性泥石流沟8500余条,一般泥石流沟则更多,每年因为泥石流造成的损失约3亿元。
公路
我国山区公路,尤其西部地区的公路,每年雨季经常因泥石流冲毁或淤埋桥涵、路基而断道阻车。川藏、川滇、甘川、川青、中尼、川黔等山区公路断道均为泥石流、山洪、滑坡所致,其中泥石流成灾的约占一半。
仅长江上游地区的公路交通,泥石流毁坏大小桥梁1850 余座,堵塞桥涵2060座,冲毁公路达1300公里左右,断道时间累计达19875天,
1985年川藏公路培龙沟特大泥石流冲毁汽车80余辆,断道阻车长达半年以上。
山区内河航道
直接影响;泥石流汇入,泥沙石块堵塞航道或形成险滩
间接影响:泥石流注入江河,增加江河含沙量,加速航道淤积,致使江面展宽,水深变浅,直至无法通航。
例如金沙江下游至今无法通航,便与360个险滩难以处理有关,其中85%的险滩均为泥石流构成的溪口滩。由于泥石流不断补给泥沙石块,致使险滩的险情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