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音桥商圈现代服务业概念性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形势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正在以建设长江上游商贸中心为目标,全力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会展之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江北作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主角,正以建设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全面贯彻“产业驱动”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观音桥商圈作为展示重庆直辖市的“窗口”,正以打造中国一流精品商圈为目标,全面提升商圈商贸物流、商务总部、金融保险、信息科技、咨询服务、会展旅游等功能,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基本判断
1、江北区选择现代服务业的必然
近几年来,江北区通过实施大拆迁、大建设、大投入、大开放,赢得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建设投资,还是地方财力、人民收入,都呈现出较强劲的增长势头。2007年,GDP达到180亿元,增长17%,是直辖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5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已连续四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工业十强区县。发展形势固然可喜,但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全区GDP仅为北京海淀
区的10%、广州天河区的15%、上海黄浦区的31%。
在经济高速运行中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显然是当务之急。江北区十届区委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三六四”发展思路,并在十届六次全委会上强化了“开放兴区”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根据江北的区位和品质,以发挥二产和三产同时存在的优势以及内陆开放区的新优势为前提,规划了新时期江北区二产和三产协同发展、“两轮驱动”的产业发展目标。
就现实基础而言,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存在巨大潜力。2007年江北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6936元,%。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
2007年,,%以上,增幅列全市第二位,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目前,江北正在建设联合国工业品采购中心、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口物流区
——寸滩港,江北嘴CBD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北滨路沿线已经成为重庆高端房地产聚集区,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已经或正在江北形成。
2、江北区选择观音桥商圈的必然
观音桥商圈以打造“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为目标,以生态商圈、时尚商圈和文化商圈建设为主线,着力做好“三大规划”、精心打造“六大工程”,商圈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江北区选择观音桥商圈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具有必然性。
,%,首破百亿大关,增幅在主城九区名列第二,主城5区第一。其中,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区社零比重为71%;商圈核心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7%。全区现有限上企业151家,其中,商圈限上企业105家。全区拥有外商投资企业211家,其中商圈拥有154家。全区拥有外省驻江北区办事机构220家,其中商圈拥有206家。
3、商圈面积扩大的利好
目前,稳定和优化购物功能、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积极引入新型服务业是商圈以现代服务业为取向的发展重点,而发展重点的实施
要求有更大的地理空间作为保证。按照“再规划、再提升”的要求,为做大做强商圈,,使商圈完善功能体系、调整功能布局、优化设施环境得到了发展空间的保障。
4、打造创意之城的利好
“重庆向北”的城市发展趋势,为江北繁荣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目前重庆江北即将进入“后长安时代”。作为曾经的重庆工业经济第一强区,2005年和2006年,江北工业产值的全市排名一度下滑到了第9位。企业的陆续迁出,让江北的经济暂时受到些影响。目前江北经济主要是靠观音桥商圈和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第三产业提供支撑。
在此背景下,“创意之城”的概念开始进入到酝酿阶段。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意江北”被明确为该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江北区未来的发展蓝图确定为工业设计之都、时尚消费之城和文化体验之区。首先,在北滨路,形成一条长达18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