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永久的悔.ppt

格式:ppt   大小:24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永久的悔.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8/8/1 文件大小:2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永久的悔.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久的悔
---季羡林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是当代语言学家。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
散文集《天竺心影》
《朗润集》
《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感动中国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注音
盈眶我俩
俯拾皆是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白面馍馍
kuàng

zhuī
lí
liǎ
tuò
měng
mó
(1)作者说的自己“永久的悔”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
作者“永久的悔”是: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2)为什么悔?
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
(4)悔的表现是什么?(在文中第几段)
悔的具体体现在文中第10段
(3)为什么说是“永久”的悔?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
文章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这样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阅读本文,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因再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感情。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这样是否离题了?
不离题,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与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就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就越深。
(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母亲很少出门,一辈子都在家操劳,更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
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