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条街和一个城市的未来
改变的不止是光谷和鲁巷,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快速地发展。
近年来武昌经济快速发展,以光谷为代表,主要经济指标将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1500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近700个亿,占当年武汉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强。
总投资逾100亿元中芯国际园区动工了;
政府投入30亿元,光谷步行街、光谷软件园等10大基本建设项目启动了;
新武汉火车站也落户武昌了。
武昌,这个历来是华中及长江中游地区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城市,现在已经成为500万人口、50多所高校、光学生年消费额就达200亿的商业大蛋糕。光谷这个科技新城,也在每年近十万的新增人口催动下,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居住之城。
产业崛起,但是武昌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商业中心。长江一桥落成后,码头经济没落,武昌传统的司门口商业中心,沿着长江一桥的指向往街道口、中南等地延伸;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这里没有形成吸引武昌人的中心,每到周末人们还是往汉口去消费。
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日益不堪重负。武昌人去汉口消费的成本越来越高,也许只是买一件小小东西,都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武昌城市“短板”突显。
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武昌商业功能的不足,好比一个木桶缺了一块木板,导致里面的水装不满一样,武昌的城市发展水平就很难提高。
现在,武昌市民念叨多年的光谷步行街终于展现在眼前,在关山街这条曾经辉煌的旧国道上,一条全新的步行街正拔地而起。
一条街和一个城市的未来
1350米步行街背后,是利嘉置业10年的商业地产开发经验。
从“街”到“商业街”到“商业步行街”
最开始的时候是“街”,赶集、赶庙会,货物交换。慢慢地规模扩大场地固定,形成商业街,但是那个时候商业是专卖,卖药品就是卖药,卖书就是卖书,卖瓷器就是卖瓷器。所以比较单一。后来慢慢发展,开始有小杂货铺,渐渐地走出来大的百货公司。从步行街的起源来看,街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它有门店,还在于它可以像线一样穿起零散的“商业珍珠(大卖场等)”。
商业街的迅速发展,体现的正是其商业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魅力。它将各种生活和商业形态融合在一起,使人们在休闲购物的同时还观赏了不同的商业风景,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胃口,又最大限度地愉悦了购物者的心情。因此,世界许多城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规划了无数条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商业街和商业步行街。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美国第五大道、日本新宿、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区的繁华总是每个城市最具魅力、最繁荣的商业主旋律。繁华的商业街从来都是占据每个城市财富的最高点。
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图纸,
要用5辆卡车才能拉的动,一张张叠起来有六层楼那么高!
利嘉十年,就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十年
从1996年开发福州大利嘉开始,到1997年福州利嘉大世界、1999年福州中亭街、2002年长沙黄兴路步行街、2003年广西柳州谷埠街,利嘉以城市运营商的角色服务多个城市,不仅见证了每个城市的变迁,在这十年磨砺中,更见证了中国商业发展的飞跃发展。
从最早的专业市场、百货商场到商业街运营,利嘉的成功地抓准了每个商业时代脉搏。
但面对世界城这个1350米的狭长地块,利嘉置业没有仓促上马,而是一直在寻找一个最适合项目的商业模式,这次寻找,利嘉花了两年时间。
从2005年7月14日拍到地块开始,世界城历经了无数次的方案调整,两年时间,汇聚了新加坡康建筑、美国斯道沃、香港置利、美国EDAW(易道)等多家顶级商业规划公司的智慧。到规划定案之时,所有图纸已经装满了5辆货车,如果将这些方案图纸层层叠起,足有6层楼之高。
交通设计
一条自然生长的街道
一个自然吸引人气的磁场
街道的功能不止是交通
好的街道设计让人乐意停留、漫步
坏的街道设计只会让你匆匆而过
老康的故事————人走的路,本来就不是平的
做了一辈子城市规划,从新加坡牛车水到台北市政规划,自然包括大大小小的商业街。商业该怎么做?老康认为逛街就应该要有逛街的感觉。人走的路,本来就不是平的,做步行街,也应该顺着地势造街。民众最喜欢逛的街,一定是最自然的街道。就像他,走过台湾、新加坡、大陆、海外,脑海里却还记得小时候在重庆的日子。
重庆是山城,有很多小街小巷,有茶馆、酒思、说书的,耍戏的,那个商业街给他留下印象很深。
走的路越多,越发现商业就是要设计一些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他们习惯、喜欢的东西。商业,就是要制造一些场所出来,让市民在里面活动。
老康就是为世界城做规划的新加坡人。
街道的宽窄
宽街无闹市,熙熙攘攘的街道,永远是让擦肩而过的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的第一动力。
在美国,购物中心街道的宽度以9——20为宜,在英国,——20米。但在中国,购物中心街道的宽度却是4~20米最为合适。
任何地方,应为区域经济的状况和消费者的习惯不同,一条街道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