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庄子
1-1 庄子其人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之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史记》称其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与庄子交往较多的名人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惠子。《秋水》篇讲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又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至乐》篇讲“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德充符》篇讲到庄子与惠子关于有情与无情的辩论。《徐无鬼》篇讲到“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
庄子一生贫困,《外物》篇讲到:“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列御寇》篇讲到“宋人有曹商者”讥笑庄子的贫困,而遭到庄子的挖苦。《史记》庄子传中只讲了一件事,就是楚威王闻庄周贤,聘庄子为楚国的宰相,而庄子不为所动。
1-2 关于《庄子》一书
《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有五十二篇,而现存《庄子》,仅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杂篇则为庄子后学之作。也有人主张,研究庄子思想,不宜局限于内篇,更不可严守内、外之界限。庄子只能是《庄子》书所表现之庄子,而不单是内篇或外杂所表现之庄子。
主要参考文献: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成都:巴蜀书社,1998
崔大华:《庄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前人对于庄子的误读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第二编第六章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第一节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
第二节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第三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第二编第五章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第一节追求无条件精神自由的虚无主义人生观
第二节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
第三节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第二版)
第一编第九章庄子
第一节逍遥游的人生观
第二节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三节“自本自根”的道論體系
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
第二编第二章道家分化中出现的两个重要哲学派别
第二节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二、以相对主义基础的认识论
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宿命论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十四章庄周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家哲学向唯心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节庄周其人和庄子其书
第二节庄周论“齐物”
第三节庄周论“逍遥”
第四节《庄子》论道、有、无
第五节庄周论自然和人为、必然和自由
第六节倒退的社会观
第七节庄周哲学是隐士思想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