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解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三、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初步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教学难点: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思维模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引
入
小魔术(黑笔写红色字)
(滤纸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铁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
设问:该小魔术的奥秘?
观看魔术,产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求知欲,揭示课题
原理探究
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
原
理
探
究
C
C
CuCl2溶液
丙
甲
Fe
C
CuCl2溶液
乙
C
CuCl2溶液
C
由原电池改装成电解池
【实验探究】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让学生观察两极的现象。
阳极
阴极
现象
产生气体
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有红色物质出现
判断产物
氯气
铜单质
反应
方程式
通电
CuCl2 == Cu + Cl2↑
【整理】
【设问】氯化铜在电流的作用下是怎样分
解的呢?
【思考与交流1】
?
,电解是什么形式的能量相互的转化过程?实现电解的装置是电解池,什么是电解池呢?
?
分析变化
动手设计,
探究仪器工作原理,观察现象,
利用电解原理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给现象以科学的解释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组合作讨论
代表回答,
小组间相互补充
学生书写:
阳极:
2Cl--2e- = Cl2↑
(氧化反应)
阴极:
Cu2+ + 2e- = Cu
和对比的能力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从宏观上体会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提升学生从微观角度对物质的认识、对反应的认识,深化对氧化还原理论的认识。
从微观上理解电解质导电过程就是的电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