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释迦牟尼的弟子问:“怎样才能不使一滴水干涸?”释迦牟尼回答说:“那就把这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去吧。”
群体是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的主要功能: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
目标冲突
免费乘客(free rider)对群体的影响
群体概念
群体的分类
: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法哈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
促进社会发展
阻碍社会发展
发展趋向
A
B
①
②
③
⑤
④
(1)先进集体型
(2)一般集体型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
⑴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命令型、任务型),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
:
⑵非正式群体。人们之间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利益型、友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
:
(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
(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
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
: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
(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一般群体。
群体形成----五阶段模型
新的群体形成
控制和组织
新成员加入群体
相互接纳
沟通和决策
激励和生产率
相互认识、交流信息,
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
相互猜测对方,
有防卫心理
表达态度、建立规范、目标,公开讨论工作任务
相互合作、积极工作、创造性地工作
相互依赖地工作、
根据能力分派工作、
自发性、灵活性、
自组织、自我校正
群体形成----间断-平衡模型
第一阶段----界定任务、确定目标
变革与飞跃
第二阶段----
平衡、间断、平衡循环往复
四、群体行为理论
1、群体动力学理论
在早期群体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所提出的“群体动力学”的研究。
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又名为社会关系测量法。它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造的。
这是贝尔斯()于1950年创造的一种分析群体成员关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