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8/8/3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
前言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区划调整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更是开发区实施“建区”和“造城”并重的第一个关键五年规划。本规划是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下,结合开发区实际编制的,是“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统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本规划范围为星海、海城、沙城、天河四个街道,以及金海园区(丁山片和天成片,金海街道待成立)和瓯飞工程(预留空间约52平方公里),,“十二五”(瓯飞工程区域,暂不作为重点)。。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总体思路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开发区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空间稳步拓展,配套环境逐步优化,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1],“十一五”平均增长13%左右,,“十一五”%;,“十一五”%;外向型经济逐步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十一五”,。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88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达到10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21个,省级名牌产品22个,省级出口名牌1个。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0年,全区拥有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含科技型企业)98家,新政策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区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7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7家;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同比增长27%;,同比增长24%。
——园区空间稳步拓展。“十一五”以来,开发区着力推进滨海工业园区(现星海街道[2])和金海园区(丁山片和天成片)建设步伐,用地空间不断拓展。区划调整后,开发区现辖温州滨海工业园区、金海园区(丁山片和天成片),委托管理星海、海城、沙城、天河4个街道,,[3]。目前,滨海工业园区大部分已建成,金海园区(丁山片)已基本完成地块出让,金海园区(天成片)正加快围垦回填和市政设施建设,龙湾二期围垦和瓯飞工程也已开工。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全区现包括星海、海城、沙城、天河4个街道,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公共服务日益健全。建成滨海学校、卫生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生产性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园区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引进了一批金融机构和大型超市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围垦造地、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体系加快完善;温瑞塘河治理取得成效,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专项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综合分析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产业升级压力较大。总体而言,开发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仍较大,粗放式增长特征仍较为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高。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皮革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年产值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国内先进园区相比仍有差距。
2、城市功能明显滞后。开发区的发展进程已经步入了后开发区时代,要求开发区向具有综合功能和多元内容的新城区发展。开发区一直以来单一的工业区功能定位导致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城市功能的不完善影响了投资环境,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行政区划调整后,街道的托管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重任。
3、空间优化任重道远。自1992年建区到2002年,。2002年以来,滨海工业园区(现星海街道)15平方公里启动建设,但无法为大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