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Ⅰ说明部分
课程编号:AX121120B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ory remarks of nursing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参考书:《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现代护理诊断手册》,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护理学导论》,潘猛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4(讲授学时36 实践学时8)
学分:3
适用专业:护理学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护理学导论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
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
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运用所学理论护理实践工作中。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护理专业相关法律法规。
6、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服务。
考核方式: 采用大班课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三备,写好规范化教案。讲课突出重点,明确难点,介绍新理论、新进展。运用讲授、讨论、录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员思维,引导学员主动参与教学。采取课上示教、课下练习、课间见习等形式分组进行训练。
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课终进行总复习和理论考核护理学导论第三学期上课,理论考核占70%,实验讨论和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毕业理论考试。
Ⅱ本文部分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与要求】
。
,。
,熟悉影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因素。
、护理学、护理专业、护士角色等概念。
,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
。
。
;护士的资历要求;护士心理素质要求。
;熟悉我国护理学今后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
【授课时数安排】理论2学时
【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
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一、护理的概念
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四、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第三节护士角色及素质
一、护士的角色
二、护士的特征要求
三、护士的资历要求与分类
四、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西方护理学、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理解: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识记:护理、护理学、专业与护理专业的概念;护理的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
理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护理的内涵;护理学概念的演变;护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工作范畴分类。
(三)护士角色及素质
识记:角色;护士素质的含义。
理解: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护理专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运用:应用所学知识,论述如何培养和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健康的概念、健康-疾病连续相模式、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
掌握生存质量的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掌握疾病的概念、患病行为疾病的和心理、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掌握预防疾病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了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健康测量的指标
了解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了解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