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磁感应(磁生电)
第一部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一、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与面积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Φ=:该式只适用于匀强磁场的情况,且式中的S是跟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若不垂直,则需取平
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即Φ=BS⊥=BSsinθ,θ是S与磁场方向B的夹角.
,:若从一面穿入为正,则从另一面穿入为负.
:韦伯,符号:Wb.
:指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
:ΔΦ=Φ2-Φ1,即末、初磁通量之差.
(1) 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时,则ΔΦ=Φ2-Φ1=B·ΔS.
(2) 磁感应强度B变化,磁感线穿过的有效面积S不变时,则ΔΦ=Φ2-Φ1=ΔB·S.
(3) 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同时变化时,则ΔΦ=Φ2-Φ1=B2S2-B1S1.
二、电磁感应现象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
。
:表述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表述2: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理解:,
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三、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伸开右手,让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垂直进入,大拇指指
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一原、二感、三电流”,如下:
根据原磁场(Φ原方向及ΔΦ情况) 确定感应磁场(B感方向) 判断感应电流(I感方向).
说明:楞次定律是普遍规律,适用于一切电磁感应现象,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
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更简便.
四、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理解::“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
阻碍磁通量变化指: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磁通量
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
谁阻碍谁? 是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通量;
阻碍什么? 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如何阻碍?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
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结果如何? 阻碍不是阻止,只是延缓了磁通量变化的快慢,结果是该增加的还是增加,该减少的还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