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谨防被隐性失实新闻误导--江苏盱眙旱情采访札记.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谨防被隐性失实新闻误导--江苏盱眙旱情采访札记.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8/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谨防被隐性失实新闻误导--江苏盱眙旱情采访札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谨防被隐性失实新闻误导--江苏盱眙旱情采访札记
从网上获取信息,已成了外派记者赴外地采访之前,查找新闻线索的主要手段。这固然能获得不少信息,但也可能遭遇信息失真,尤其是极富隐蔽性的新闻隐性失实。“接收”了隐性失实的信息,记者会带着一种主观想象来到采访地,一旦发现事实与信息不符,记者往往会“大失所望”、“大呼上当”,觉得很难写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很难向报社交待。此时,如何从实际出发采写新闻稿件,考验着记者的新闻素养。是为了“不虚此行”而人云亦云,还是实事求是地报道?显然应该是后者。
经过最近的一次采访之后,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实地采访中,发现一些报道夸大其辞了
2011年5月26日,笔者赴洪泽湖畔的江苏盱眙采访旱情,这是本报“直击江淮流域旱情”系列报道的第一站。从5月初开始,对当地遭遇60年一遇旱情的报道便频现网络,如“明祖陵地宫露出水面”、“淮河盱眙段自2月起断流”等,在5月26日当天,甚至有“盱眙3楼以上断水”的报道。先将5月26日前的一些报道简单列举几例:

“在淮河盱眙段,记者看到大部分支线航道已经断航,许多取水口已经干涸,部分船舶已成为旱船鱼贯排列在河滩上。”
“淮河盱眙段主航道目前水位对于农田灌溉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支线航道的水位影响较大,对重载船舶的航行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淮河航道盱眙境内已滞留船舶达300余艘,部分航道断航。”
“据盱眙海事处工作人员介绍,,。”

5月25日,一条“盱眙县城每天断水6小时”的报道在网上被广为转载,这则来自北京一家媒体的消息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报道中写道:“杨军家住在县城盱城镇。据他介绍,4月初开始,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生活区施行限时供应措施,每日12时至18时的时段停水。”报道在该报“江淮之旱”专题版上,通篇报道盱眙旱情,“断水6小时”成为当地旱情极为严重的证据之一。

在一张新闻图片上,拍摄者通过一处龟裂河床的特写,展示了洪泽湖畔的旱情。
阐释不足、以偏概全造成隐性失实
从这些报道直观看来,盱眙的旱情极为严重,尤其是县城停水,已经发生饮水困难,旱情可见一斑。但是,笔者在盱眙的所见所闻,却与网上一些文字和图片报道有所出入。盱眙确实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旱情,但绝非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夸张。
分析可知,这些新闻信息存在隐性失实,对当地旱情有夸大报道之嫌。

关于航道的报道集中在“支线航道断航”、“滞留船舶达300余艘”和“死水位”上,笔者遍寻网上报道,没有一家媒体对此有更多的解释。仅从字面看来,似乎这对当地航运已造成很大影响。
但笔者在对当地专业部门的采访中得知,断流的支线航道早已很少利用,所以对航运影响不大;而滞留的船舶是一直停泊在河边的船家,是以船为家的渔民们居住的船只,即使有水,这些船只也不会开走。而“死水位”中一个“死”字,看上去触目惊心,缺少专业知识的读者完全搞不清楚旱到何种程度,采写报道的记者并未对此做出解释。中国海事盱眙县地方海事处处长助理蔡浩说,通航死水位是指按照航道标准通行相应船只的最低通航水位标准。淮河为三级航道,正常可通行1000吨的船舶。在淮河盱眙段,笔者看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