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doc

上传人:373116296 2018/8/6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工作简报
第六期(总第141期)
国家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08年6月
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努力推进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持续稳定发展
——在2008年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4月20日)
邢万里
同志们:
这次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是继行业政治工作会议后,行业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办和国办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和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行业“十一五”职业技能鉴定规划
,紧密联系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际,回顾总结2007年度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任务,按照国家局党组提出的“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总体要求,在新的阶段、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根据国家局副局长、国家局鉴定中心张保振主任的指示会议制度,并于3月25日在会议。会议通过了会议制度》,听取了国家局鉴定中心关于《2007年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2008年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研究确定了2008年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各项议程。同时,会议对鉴定培训教材的开发、专家队伍的建设、烟机设备修理高级技师的鉴定等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会议强调,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进一步与主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与全员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与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与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这次主任联席会议为我们本次工作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7年是烟草行业“十一五”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的实施之年。年初,国家局在全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确立了行业“十一五”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和2007年工作要点。国家局张保振副局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一轮发展方向。一年来,在各省级公司、鉴定站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全体从事鉴定工作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鉴定工作计划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阶段性目标得到有效推进。
(一)鉴定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覆盖领域和范围为前提,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在国家局的统一领导下,行业鉴定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各领域的鉴定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坚持以主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了工业、商业和烟叶生产三大领域的鉴定工作。全年共实施鉴定批次总计135批,鉴定人数和获证人数分别达到了42291人和28422人,%。其中,初级技能鉴定9358人,获证6593人,%;中级技能鉴定24190人,获证15504人,%;高级技能鉴定8202人,获证5972人,%;技师鉴定510人,获证322人,%;高级技师鉴定31人,获证31人,合格率100%。鉴定工作的开展,推进了行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提升了广大技能劳动者的素质,优化了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技能等级结构,促进了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鉴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以推进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为抓手,规范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统一管理。国家局鉴定中心和云南、江苏、上海、河南、湖北、山东鉴定站作为“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试点单位,按照总体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基本确立了烟草行业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国家局鉴定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以“客观公正、科学鉴定、规范服务、技能兴烟”的质量方针为核心,以质量手册为主导,以21项程序文件和21项作业文件及53项质量记录为支撑,构成了较完备的烟草行业鉴定机构质量保证体系。2007年10月通过了劳动保障部鉴定中心的文件审定,并于11月启动了“1+6”体系认证试点单位试运行工作。试运行的效果表明,“1+6”试点单位基本上建立了一套符合烟草行业特点的技能鉴定过程质量控制模式,同时也探索了一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制。从体系内部审核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来看,有些是原有工作模式的惯性所产生的,有些是对体系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通过体系内部审核,不仅使试点单位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及记录控制来规范日常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行为,同时也促
进了试点单位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机制。对于所列的未达标项及改进建议,试点单位正在积极地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意见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