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精).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精).doc

上传人:zhangkuan1436 2015/8/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和谐社会提高农民收入市场经济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徘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
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这种基础地位更为突出。一方面,解决占世界1/4人口的吃饭问题,不仅关系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国际粮价的稳定,以致涉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关系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生产关系重要内容的利益分配制度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高低。改革之初,“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种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取得历史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农业发展缺乏持久的制度支持,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剧,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粮食出现连续减产等,这对于一个耕地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的人口大国是极其危险的。
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第一产业。没有农业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就不可能广泛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地位愈发明显。一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粮食和原材料;另一方面,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张。我国广大的农民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状况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几年农民收入不高导致的农村购买力的低下已直接影响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曾作过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而且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平分配是共同富裕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利益分配上,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不同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2 农民收入状况与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改革之前,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极低,增长缓慢。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年度纯收入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