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精).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精).doc

上传人:静雨蓝梦 2015/8/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活动,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动力。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急先锋,充当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任时先先生认为,“所谓教育思想,即是教育上的一种哲学主张。根据主张就能产生一种制度或政策,换句话说,就是能规划出来一种实践方法。”[1]由此可见,人的主张和社会导向对教育思想的重大作用。因此有序的规划好教育,使之良性发展,是每个时代的责任。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的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战火不断,与此同时,其教育思想也有了重大的改变与发展。从整体上来看,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继承了汉代以儒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官学、私学还是门第、宗教教育,都把经学、儒学的伦理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儒家思想也受到玄学、道学、佛学的极大冲击,在思想文化层面出现了新气象,呈现出一片繁荣之景。
一、“清谈”与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正是在此环境中培养了贵族阶层独特的精神生活,他们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宗白华称之“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2]“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以周易、老庄思想为本,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清谈的士大夫终日谈辩,反对自律生活,而主张放荡不羁。鄙视勤劳,不求努力,寄苟得禄位,能够依仗漫游旷野以自明高者为尊贵。怀愍帝记略说:“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读者以虚荡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荡为适,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其依仗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3]。这是清谈家的主要人生观与生活****惯。“清谈”成为上流社会的专属,支配着他们的活动,可这种独特的方法并没有使得教育思想趋于老庄的虚玄化,但它毕竟在教育思想的领域里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魏晋清谈促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兴盛,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名教出于自然”。何晏、王弼认为统治者只有接受正确的教育,才利于养成正直的人格,并通过潜移默化去治理好国家,任何教育都不应违背自然。其二,“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认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本原是“自然”,要完全扬弃名教,实施以自然为本的教育,顺乎人的性格,循自然之法。其三,“名教即自然”。向秀、郭象将名教与自然合二为一,认为如果能长期接受和谐地放任人本性的教育,就会避免陷于是非之境,充分发展自身的各种先天潜力,最终达于完美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世俗又服务于社会的自然主义教育观。[4]自然是魏晋名士理想化的人格,他们在反对名教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师,循自然之法,行自然之教。
二、“反清谈佛理”的民族教育思想
一种相对稳定的主导文化,总要与同样相对的社会环境适应。随着魏晋分裂割据取代汉代的大一统,儒学逐渐失去权威,但其构建的忠、孝为主要内容的伦理纲常和礼乐制度,是维系以君王为核心的等级社会最有力的工具。由此,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生生不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清谈佛理又本于名族立场的教育家。这一派中,首先不得不去谈颜之推。颜之推主张礼德教育,重德操,“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5];主张重师道,效法先贤古圣,不仅是对老师提出重大的要求,要严守师道,不能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