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诗境缘生入手感受古诗词意境美的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诗境缘生入手感受古诗词意境美的特征.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诗境缘生入手感受古诗词意境美的特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诗境缘生入手感受古诗词意境美的特征3000字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块瑰宝。赏析古诗词,经常会强调意境一词。那么,何为意境呢?简言之,意境专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组合营造出无穷韵味的诗意想象空间。个别形象是构不成意境的,它必须是以个别形象组合成的整体形象,属于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诗境顾名思义,就是诗词的意境,诗词创作出来的美好画面以及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在古代诗词中非常突出。因为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往往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深邃的内容。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含在所描绘的事物当中。但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怎么融合才会呈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美好画面呢?这就不得不先解决一个概念意象。
意象就是指诗歌中带有情味的事物。事物本无情无味,属于自然界最本真纯粹的存在。但在诗人眼中往往是融入了一定感情的,有特定含义的。我们就称之为意象。而我们把这些意象在脑海里堆砌组合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就构造出了意境。简而言之,诗歌的意境就是由多个意象组合创造的整体空间。所以鉴赏诗歌关键还是要从意象、意境入手。有了意境的美,才有了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美的标准,意境也就有了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语言形式、美的音韵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笔者试从古诗词诗境缘生入手,把握古诗词的意境特点,探索古诗词审美教学。笔者认为,古诗词诗境产生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不自禁惹情思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其意是指诗人事先没有准备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景,忽有所悟,触动思绪,于是在对物、景进行描写时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了,达到意与景的交融。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这类例子。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阳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显而易见,诗中闺妇本无愁,喜妆赏景是其上楼的初衷,怎想煦日春色下杨柳拂拂,惹得她勾起了对上京赶考的夫婿的思念,于是喜淡思浓。这是诗中的人物随景生情。诗人自己也随景生情,达到意境浑融。
比如,崔颢的《黄鹤楼》: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崔颢本意在登临黄鹤楼远眺,无奈繁盛草木之景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难以自抑。在这类诗中,诗人或者诗中人物的情意都是由客观物景触发的,没有预设,触景生情的过程比较明显。
有的诗更写出情意随着物景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白居易的《春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一个宁静的乡村之夜,作者目见霜草,耳听虫声,环视无人,忍不住勾起了寂寞孤独之感,想要排遣而出门,却又辽望田野,惊现洁白如雪的荞麦花,心情自然转忧为喜了。所以诗人之情是由物所发,并随物变情。情随境生,情固然是随景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过是隐蔽着自己也不自知,耳目一旦触及外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便唤醒了心中的意念情思。
二、苦心孤诣传情意
王国维崇尚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有时候,诗人有万千情意想要传达,苦于无处可泄。因为情思是无形的,虚的,怎么办?只能化无形为有形,化情思为景物,就是移情入景,以神求形,通过境来表现意。
比如,宋代才女李清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