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联合单位法
掌握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及各因素变动分析方法
了解本量利关系图
了解顺序法
熟悉本量利分析的含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熟悉多品种保本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成本—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简称本量利分析(CVP分析),又称盈亏平衡点分析、损益平衡点分析、保本点分析和利量分析等。所谓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化的会计模型和因式,进而揭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和利润等诸多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利润预测和规划,为会计决策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现代管理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正日臻完善,其分析技术已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本量利分析也是一种实用的管理工具。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时,往往以数量为起点,以利润为目标,期望能在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函数关系,从而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利润所需要达到的业务量水平。而本量利分析,就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这种数学模型。它在规划企业经济活动、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过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用途。
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本量利分析与传统会计分析有较大的区别。传统会计分析认为,在产品的销售量和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的增减变化与销售数量的增减变化是方向一致的正比例变化。按照本量利分析的观点,企业销售利润增减幅度往往大于销售量的增减幅度。在本量利分析中,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是固定的,因此,当产销量增加时,总成本增加,但总成本中固定成本并没有增加,这样,利润的增幅势必大于产销量的增幅;同样,当产销量减少时,总成本减少,但总成本的减少额中减少的只是相应产量的变动成本,因此,利润的减幅也大于产销量的减幅。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条件的。虽然这些假设的前提条件造成了企业实际运用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但是规定了这些假设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容易地建立及使用数学模型来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等诸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从而有助于初学者深刻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也说明缺乏假设条件将会影响本量利分析的正确性,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盲目套搬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正,以便克服其本身的局限性。重要的基本假定有如下几个。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相关范围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业务量范围内。因此,相关范围假设也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
假定全部成本都已可靠地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固定性和变动性均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的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而得到的。产品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即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直接在当期的边际贡献中扣除,期末库存产品不负担固定成本。因此,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划分得是否准确,将直接关系到本量利分析的准确性。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同样,对成本性态的划分也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算的结果,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当然,这就构成了新的业务量假设了。
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是一种依存关系。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业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业务量(自变量)是影响销售收入和总成本的唯一因素;并且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保持单价水平和成本消耗水平不变所允许的范畴内变化。因此,反映销售收入和总成本的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均为线性函数,都可以用直线来描述。尽管实际上处在市场经济中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只要变动不大,假定仍然可以成立,其本量利分析对企业实践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一般产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成本的变化,而销量的变化则影响到收入的变化,在单一品种情况下,假定产销平衡,即在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