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星堆文明·巴蜀文化研究动态
2007·5(总第12期)
2007年11月10日
目录
最新成果
论繁蜀巢与西周早期的南方经营………………………………………………………李学勤(1)
南方丝绸之路滇越交通探讨……………………………………………………………李绍明(3)
巴蜀文化研究的发韧……………………………………………………………………段渝(6)
三星堆博物馆肖先进馆长访谈录………………………………………………………刘道军(14)
学术交流
韩国翰林大学教授金秉骏到中心学术访问……………………………………………………(17)
王和教授精彩讲演“史学理论现状与发展”………………………………………………(18)
“龙门山与古蜀文明研讨会”即将召开………………………………………………………(19)
南方丝绸之路课题研究动态……………………………………………………………………(20)
基地建设
段渝、庾光蓉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22)
论繁蜀巢与西周早期的南方经营
李学勤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著名青铜器班簋,曾著录在清乾隆时的《西清古鑑》,后自宫中流出,到1972年重新发现,已经残破,幸好内底铭文没有损坏〔1〕。簋的时代是周穆王,其铭文开首说:
惟八月初吉,在宗周,甲戌,
王命毛伯更(赓)虢城(成)公服,(屏)
王位,作四方极,秉繁蜀巢
命,锡勒。……
这里毛伯受王命接续已故虢成公的职位,辅佐天子,为四方即周朝四土的中枢,地位高贵,所以铭文下面就改称他为毛公。
“秉繁蜀巢命”一句较难解释,多数学者同意“繁、蜀、巢”是三个地名。我以前说明过,“秉命”犹如《论语·季氏》的“执命”,意思是掌管其政事〔2〕。管理繁、蜀、巢的有关事务,是毛公的特殊职权。由铭文在四方以外特举繁、蜀、巢看,三者应该都是王朝辖属地域外面的蛮夷之邦。
需要注意的是,在西周早期的古文字材料中,繁、蜀、巢都有被周人征伐的记录,伐蜀还见于传世文献。
按《尚书·牧誓》,周武王在牧野誓师,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是蜀人本随周伐纣,但《逸周书·世俘》云在克商之后,“新荒命伐蜀”。这件事,可能与追擒商朝的霍侯等人有关〔3〕。
“伐蜀”也见于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出土的西周早期卜甲H11:68〔4〕;同出卜甲H11:97还有“克蜀”〔5〕,两者的“蜀”字写法和班簋是一样的。卜辞的“伐蜀”,“克蜀”,有可能同《世俘》所记武王伐纣后命新荒伐蜀是同一件事情。揣想纣死之后,商臣霍侯等逃亡入蜀,武王遣军追击,将霍侯等擒获〔5〕。蜀国对周人叛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凤雏卜甲H11:110有“征巢”〔7〕。《殷周金文集成》2457陕西长安张家坡所出西周早期鼎铭云:“侯获巢,俘厥金胄,……”有可能就是征巢之事。巢国本来也是服属于周的,《尚书序》载:“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排在《金縢》之前,也是武王克商后不久的情况。张家坡鼎不能早到武王,可见巢国对周也是时叛时服。
对繁的征伐則见于2003年12月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祝家巷发现的周初背甲C10④:2。该甲“〔惟〕王月(哉)死霸壬午”一辞,“繁”字上面一字不很清楚,现据董珊博士摹本及考释〔8〕,知道应隶定为“”,当依刘釗博士意见读为“翦伐”的“翦”〔9〕,“翦繁”亦即伐繁。
由上述可知,繁、蜀、巢在西周早期均曾为周人征讨,到周穆王即班簋的时候,則已归属于周。
《左传》昭公九年记周景王称,武王克商之后,“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在今成都盆地的蜀,位于巴国之西;今安徽巢县的巢,位于楚国之东,刚好夹居周朝南土的两侧外
〔作者简介〕李学勤,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北京100000。
翼。
现在问题是繁在什么地方。以前讨论班簋的学者,都以为是在今河南新蔡北的繁阳,不过该地名《左传》襄公四年作“繁阳”,定公六年作“繁扬”,青铜器晋姜鼎作“繁汤”,繁阳之金剑作“繁杨”,鄂君启节作“繁昜”,从没有去掉后一字单作“繁”的。况且繁阳在周朝南土之东,宜于与巢连称,同蜀连称并不合适。
最近,北京大学的学者发表了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的一件甗〔10〕,铭文是:
惟十又(有)〔二〕月王命南
宫〔伐〕虎古之年,〔惟〕正
月既死霸庚申,王在
宗周,王〔命〕□吏(使)于
繁,錫貝五〔朋〕,□扬对
王〔休〕,用作……彝,
子子孙……永……
我已写了一篇小文详细讨论〔11〕。
小文将这件甗同过去著录的周昭王南巡时诸器联系起来,知道甗銘“十有二月”是周昭王十八年十二月,“正月”是十九年正月。周正建子,晋国沿用夏正則建寅,因而在器主晋人看来,周正十二月和正月属于同一年。昭王命南宫伐虎方,也見于北宋时在今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