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doc

上传人:duzw466 2018/8/11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西安职业中专李瑞英
【教学目标】
,学习写作文艺评论。
,运用联想和想像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

“断魂”情景和感受的理解,及对“遥指”所创造的意境的感悟。
【教学方法】
、文学家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
《清明》作为范例,利用词语替换法、比较法、联想和想像法,感悟文学作品语言的精妙,并结合本篇课文内容,学习文学评论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一首关于清明的歌曲引出唐朝诗人杜牧和他的绝句《清明》。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诵。
此环节由歌曲引出绝句《清明》烘托了课堂气氛,再由学生熟悉的诗人引出他的《清明》绝句,进一步调动全体同学因对旧知识的熟悉而产生的亲切感、愉悦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初读,形成画面轮廓,进入情境。
播放《清明》的诵读音乐,请学生试着将《清明》这首绝句改成一篇小散文。(提示:在散文中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主题,还应有适当的想像。)
2 第二步:再读,抓关键词语,品味语言。
(1)先介绍杜甫、贾岛、曹雪芹、杜牧讲究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的典故(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品评文艺作品的意义,体会“一字惊人,意境全出”的神韵。
(2)抓关键词语,品味语言的范例:(课件展示)
例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例二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三小故事:宰相一字救朋友。
湖北绑票杀人案的侦破。
例四评论员语言:一则关于刘翔的评论
例五请学生勾画出《清明》前两中用得精妙的词,用替换法让学生讨论:若不考虑韵律要求,将“纷纷”改成“绵绵”或“渐渐”,将“行人”改为“游人”, 将“断魂”改为“失魂”对诗的意境有无妨碍?
要求学生把以上欣赏体验以评析的形式口头表达出来。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些矛盾了,可以交给学生讨论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向学生明确他们的发言就是文学评论的雏形,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往往眼界窄、思路窄,就诗论诗,拓展不开,无话可说。怎样使自己的评论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入木三分,能够侃侃而谈呢?借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一篇《浅说一首〈清明〉绝句》来学习怎样对一部文艺作品进行评论。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对“纷纷”、“行人”、“断魂”等词的赏析语句、段落,集体总结(课件展示),然后让学生与自己的赏析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学生觉得眼界开阔。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 统一鲜橙多的营销案例
2 赏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赏析,下节课将结合文艺评论第三,四步的内容继续赏析)
四小结
文艺评论可分四步进行:
初读,形成画面轮廓,进入情境。
再读,抓关键词语,品味语言。(课件展示)。
继续读《清明》这首诗,我们会有怎样的体会,周汝昌先生又会怎么说?进行文艺评论的后两步是什么,下节课将继续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