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唤醒沉睡的心灵.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唤醒沉睡的心灵.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1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唤醒沉睡的心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唤醒沉睡的心灵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其本质就是一种心与心交融的艺术,而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深入学生内心的教育、理解和爱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中欢快的阳光,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关键词感悟生活;用心感受;孕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36-02
我国历代文人都很重视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而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来使人感慨颇深,不就是因为那“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之情?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所以被人们传诵,不也因为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发掘生活中蕴含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一、走进生活,孕育情感
学生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关系,情感上还较苍白,他们所理解与感受的仍较肤浅,因此,学生很难在写作上把情感写得深入感人。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故,就生活取情,让学生有情可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只是许多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话可说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材料积累起来。因此,找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包括家庭、学校生活、社会观察到的现象,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掘出其中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宝藏,然后把它记载下来。只有这样的材料应用在作文中,才能够抒发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
让学生走进自然,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欣赏春之清新,夏之灼热,秋之成熟,冬之静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朵,灿烂的阳光;一株小草,一片枯叶,一条小溪……都能给学生真切的感受,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都能撞击学生美好心灵的火花。
在教学中找准契机,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便能感受到情感的可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自然流露于写作中,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感悟生活,触发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观察生活最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感受。“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这强调观察时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正如古人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能为眼前的孤儿而忧心忡忡;能为同学的奋起而激动满怀;能为太阳的升起而欣喜;能为花儿的凋零而感伤。要知道,文章要能感动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这就要求写作的主体即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和着欢笑和着泪水的情感丰富的人。”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才能抒发出真情实感,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学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并把心中的感触较深的细节,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哪怕是一点一滴。
某节课上,突然下起了雨,学生有些躁动,我索性停止上课,让学生望向窗外,遐思片刻后由学生自由发言。
陈×筹说道:“雨,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童年与邻居小朋友在雨中奔跑,是那么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