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近
林语堂
-----第二组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和平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给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曾是鲁迅主持的《语丝》撰稿人。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病故在香港一生著述颇丰。
林语堂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题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之关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家。
林语堂求学经历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去世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林语堂任教经历
林语堂的婚姻
小说
《瞬息京华》《风声鹤唳》《赖柏英》《朱门》《啼笑皆非》《唐人街家庭》《逃向自由城》《红牡丹》
杂文和散文集
《人生的盛宴》《吾民与吾国》《剪拂集》《欧风美语》《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新生的中国》《锦绣集》《中国圣人》《语堂文存》
教育
《开明英文读本》《语言学论丛》《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中国新闻舆论史》《当代汉英辞典》
林语堂的作品
评论集
《新的评论》《中心论高鄂》《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
传记
《苏东坡传记》《武则天传记》
译著(中英对照系类)
《不亦快哉》《东坡诗文选》《幽梦影》《板桥家书》《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
创办刊物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世间》
1935年创办《宇宙风》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林语堂的作品
作品简介:
花儿半开半闭
小停轻颤犹疑
唇间微笑如梦里
芳心谁属难知
林语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