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中国国防白皮书.doc

格式:doc   大小:900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国防白皮书.doc

上传人:maritime_4 2018/8/14 文件大小:9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国防白皮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2年中国的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安全形势
    二、国防政策
    三、武装力量
    四、国防建设
    五、军队建设
    六、国际安全合作
    七、军备控制与裁军
附录
    附1:2000年以来发布的主要军事法律法规
    附2:2001-2002年中国军队主要对外交往情况
    附3:2001-2002年中国军队参与有关安全磋商情况
    附4:中国参加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附5:2000年以来中国军队参与协助日本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情况
前  言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和稳定安宁,渴望世界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为进一步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和近两年国防建设情况,现发表《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一、安全形势
    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增强,经济安全更加受到重视。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是各国的主要战略趋向。大国之间既相互借重、合作,又相互制约、竞争。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大国关系协调与合作的一面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亚太地区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依然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亚洲各国政策的主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向更加紧密的合作迈进。以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更加务实。中国与东盟就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启动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即将全面展开。东盟地区论坛从建立信任措施向预防性外交阶段的过渡取得实质性成果。上海合作组织在建立互信、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和反恐怖主义合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阿富汗重建进程启动。朝鲜半岛总体缓和的趋势得到保持。南海地区形势基本稳定,有关各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较少,有的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关系民主化远未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一些地区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争端时起时伏,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恐怖主义已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严重失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战场向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扩展,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样式,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加快以高技术为基础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斗争面临严峻挑战。
亚太地区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历史遗留的传统安全问题尚未消失并出现新的情况,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一些国家日趋突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对地区安全的危害短期内难以根除。南亚紧张局势没有根本改变。阿富汗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朝鲜半岛和解进程依然曲折。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继续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军事同盟, 有的国家还不断扩大武装力量的职能和活动范围。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日益增强,两岸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没有消除。台湾当局领导人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