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学生家庭责任感教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生家庭责任感教育.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生家庭责任感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生家庭责任感教育
摘要当前青少年家庭责任感缺失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对小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教育十分必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应从课堂教学、自主与合作的学****体验活动和课程评价四方面进行有效实施。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家庭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对小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

责任感,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作为心理学概念,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不同,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责任的对象和客体来看,责任感可分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具体可以分为: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等方面。责任感是我们作为社会角色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家庭成员,不论角色如何,都有其必须承担的责,如作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而父母则有养育子女的责任,这是“作为人而具有的本质所加于你们的责任”。对于社会而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责任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而家庭责任感是责任感的基本要素,因此家庭责任感是公民的必备素质。

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已具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此时正是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必须打好基础,强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合格公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修订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强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新课标将家庭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大领域纳入其课程内容,从其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应该并且可以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家长的过分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家长提升孩子家庭责任感的能力不足。另外,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成绩而忽视了德育。这些孩子常常是感情淡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不会体谅父母,缺乏基本的家庭责任感。近年来,由于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引发的社会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青少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生命意识淡薄,漠视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二是行为责任意识淡薄,知行不一致。三是重自我,轻家庭。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
2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培养的策略
,加强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大量的知识讲述关于家庭生活、责任教育方面的,家庭作为主要的活动领域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化有关家庭责任感教育的知识。将家庭责任感教育渗透于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规则教育、关怀意识教育等方面,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触发学生对家人产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体验,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