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香港电影金像奖
开放分类: 电影、文化、艺术、香港、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 Hong Kong Film Awards
前言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为一非牟利团体,只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香港电影金像奖- 由来
1979年,一份日后成为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的《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并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质素,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目前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这个电影奖和世界著名的奥斯卡一样取名为“金像奖”而不是通常的“金马奖”、“金鸡奖”、“金牛奖”,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创办者对这个活动的眼界和雄心,以后的发展道路也证明它确实有实力成为华语影坛自己的奥斯卡。1983年,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在电视台转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于当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从1989年的第8届开始,出现了电影人协会、导演协会、编剧协会等等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开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随着电影业颓势渐成,金像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个亚洲电影界关注的盛事,它曾经有过的盛极风光更是印证着香港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辉煌。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初只设立了五项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等等。所有的奖项中,份量最重的当然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但是在公众心目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具有浓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也就是在报道中经常作为头条的“影帝”和“影后”大奖。
历史与简介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一九八二开始举行,并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
金像奖董事局由十个本港专业电影协会派员组成,包括电影双周刊,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导演会、香港戏院商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电影美术学会及香港电影剪辑协会。董事局每月召开常务会议,解决会内的决策性问题,至于跟进、执行工作和协会内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务则交由金像奖秘书处负责处理。
此外,本会设立专责小组以负责不同的工作事项,每届由十个董事属会派员参与,力求以最公正的态度广集多方面的专业意见,令“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结果更为公正及具代表性。
协会组成名单
董事局(2003—2005年)HONG KONG FILM AWARDS ASSOCIATION BOARD OF DIRECTORS (2003—2005)
主席(Chairman):文隽(Mr Manfred Wong)香港电影导演会(Hong Kong Film Directors' Guild)
副主席(Vice Chairman):庄澄(Mr John Chong)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Hong Kong Screenwriters' Guild)
副主席(Vice Chairman):陈欣健(Mr Philip Chan)香港影业协会(MPIA)
董事/司库(Director/Treasurer):周国忠(Mr Chow Kwok Chung) 香港电影剪辑协会(Society of Film Editors (.) 董事/发言人(Director/Spokeswoman):何锦华(Ms Ho Kam Wah, Patricia) 香港演艺人协会(Hong Kong Performing Artistes Guild)
董事(Directors):陈柏生(Mr Chan Pak Sang) 电影双周刊(City Entertainment)
董事(Directors):雷志良(Mr Lui Chi Leung, Bennie)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Hong Kong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