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次工业革命解读
中国“互联网+”PK 德国“”
主讲:文山学院思政部刘小燕
引言
:
开篇发问
……
2014年德国政府的工业推进计划“”引发了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热议
问题随之而来
到底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之前的工业发展有何根本的不同?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些推动因素在人类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当今企业、社会、人类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各个国家提出不同的方式或概念来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如何适应这一变革?
变革中会出现什么新状况、新问题、新市场、新方式?
\
目录
战略背景
第
四
次
工
业
革
命
人
机
物
互
联
互
通
四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末
创造了机器工厂的
“蒸汽时代”
20世纪初
电力广泛应用
蒸汽机
信息物联系统
到工业
1970年代初
今天
将人类带入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时代”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信息化
开始应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复
杂
度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关键点:“原材料(物质)”=“信息”。智能工厂使用了含有信息的原材料,实现了
“原材料(物质)”=“信息”,制造业终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所以,。
人类工业史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弊端
巨大的能源以及资源消耗
巨大的环境代价以及生态成本
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
互联网的高度发展
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自主的微型电脑(嵌入式系统)实现了与其他微型电脑和互联网的互联
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网络空间)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形式实现了融合
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
“”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运用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发展背景
基本概念
背景一
德国政府正面临着数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的挑战
经济与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的知识竞赛,人才、技术和市场领导地位的国际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重大全球性挑战
气候变化
人口增长
疾病扩散
粮食供应
化石原料与能源的有限性
工业基础雄厚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其制造业尤为发达,是德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
德国机械工业高度现代化、机械化、高效化
东方命脉
中国是德国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过半数的德国企业视中国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三大市场之一
于2010年提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
发展背景
背景二
初步概念
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上,
国家战略
发展制造业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正式提出
2013年4月,德国政府于2013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
中德合作
今年10月初,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两国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合作
发展历程
目录
战略背景
9
战略背景
总体概念
”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总体概念
两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智能工厂
智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