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鸦片战争的总体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鸦片战争的总体论文.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8/14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鸦片战争的总体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标题: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学生姓名:
学号:211412
所在年级:2011级
所在院系:农学院
指导教师:朴晋康
完成时间:2012年5月
再议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摘要: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可抹杀,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经济的近代化、军事的近代化、科技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及促使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意识的增长。洋务运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抵制作用,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本文,试图从近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一次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背景近代化;洋务运动;积极作用(科技文化教育意识)
【内容】
一、洋务运动背景
二、洋务运动开启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四、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
五、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文化、科技和教育 
六、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意识的增长
【正文】
一、洋务运动背景: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二、洋务运动开启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近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外部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这一思想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称之为“体”与“用”的关系,或称之为“道”与“器”的关系,进而肯定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更进而肯定两者的功用,即中学用来“治心身”,西学用来“应世事”。在这里,中学和西学的地位虽略有高低之分,如强调中学是“本”、“体”,而西学只是“末”、“用”,但同时这两者又被强调是相补相救,不可偏废的。说到底,就是他们企图要以军火武器和科学技术的“西用”,来达到维护古老的封建王朝这个“中体”的目的。显然,这一思想体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