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艾灸法新.ppt

格式:ppt   大小:771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灸法新.ppt

上传人:yzhlya 2018/8/15 文件大小:7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灸法新.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的应用 ——艾灸疗法
Moxibustion therapy
艾灸—扶补人体阳气第一方
中医养生-------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讲:“气盛形者寿,形盛气者夭”,也就是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无法完全驾驭形体的时候,他就会生病,而且难以治愈。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学习大纲
一、艾灸的定义
二、艾灸疗法的发展史
三、灸疗作用、机制(现代、古代)
四、制作方法
五、治疗器具
六、灸法的种类
七、艾灸的禁忌
八、艾灸注意事项
九、灸后的反应
十、副作用
十一、最佳时间
十二、最佳灸量
十三、发展趋势
十四、治疗作用
一、灸法的定义
灸,灼烧的意思。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二、艾灸疗法的发展史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
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产生的,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三)升阳举陷
《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
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四)拔毒泄热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
《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