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doc

上传人:duzw466 2018/8/15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防尘、防毒安全管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尘、防毒安全管理的职责、具体内容和要求、文件与记录。适用于公司尘、毒防治管理,急性中毒的防止措施及事后的急救处理。
2  职责
生产部安环科为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生产部化验中心负责尘、毒、噪声检测。
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防尘、防毒管理。
3  具体内容和要求
尘、毒防治的程序
生产部化验中心应严格按规定的尘毒、噪声监测点及监测频率定期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发现超标应及时反馈安环科。
安环科负责督促相关部门、车间及时整改。
各项检测应由化验中心专职人员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并按时编报《劳动环境有害因素测定报告书》报安环科,如监测点因故不能进行正常监测时,应在报表中注明原因。
因生产条件更改或者必须变动监测点时,应由各部门向安环科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变动理由,经审核同意后,按统一编号实施。
尘毒防治的基本原则
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险,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尘毒监测点和监测频率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高温、低温、高噪、振动等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定期进行测定。
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凡治理技术条件尚不成熟、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要列入科研计划,进行攻关。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较严重的作业环境要限期整改。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或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
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保持现场整洁。
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体检与职业病
新职工入公司后,应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
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防止发生急性中毒的措施
新入公司或调换新工作岗位者,均应进行安全、工业卫生、防毒急救常识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允许在有毒岗位作业。
生产过程中易发生中毒的岗位,生产车间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制定具体的措施,严格管理,防止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