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他——给我们的启示——感悟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郑慧芝
(青岛即墨市王村中学,山东青岛 266211)摘要:最早接触李叔同先生,源于他根据美国奥德威的曲而编作的儿歌《送别》,当时初中历史教材中就有,而且先后被电影《早春三月》、《城南旧事》选做插曲或主题歌,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关键词:李叔同;教育精神;启示
:G633 :A :
李叔同,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艺术大师刘海粟在晚年如此评价李叔同:近代人中,我只拜服李叔同一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翩翩公子到留学生、教师,再到佛界高僧这些阶段,他给世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至今还启迪着我们在教育的航程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躬行实践,真正领悟为师之道。
初走上教育这个“舞台”,一切既熟悉又陌生,在不断地摸索滚爬中探寻教育的真谛,找寻教育的方向,领悟教育的精神所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这篇文章,将我带入了教育精神的内涵的研究,也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他的学生丰子恺先生将其归纳为:认真的,严肃的,献身的。丰子恺先生在《怀念李叔同先生》一文中写道: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学问好,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的是让学生敬爱,能够真正用自己的魅力感化学生,但是事实往往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什么李叔同能够做到呢?我想关键在于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如夏丏尊先生所指出的李叔同先生做人的特点:做一样,像一样。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抱着极为认真的态度。
文中提到的,当时图画、音乐两科不被重视,但是到了李叔同的手里,这两科最被看重,他征服了所有的人,我豁然开朗,原来副科也能让学生如此的重视!而副科教学能达到这种程度,足以证明李叔同对待教学的认真态度。备课方面,一小时的课要预备半天,特制的双重黑板,上课铃没响,就在讲坛上“恭候”学生,足见他备课的认真程度。图画音乐都需要足够的课外时间去练习,他就要一天忙到晚用尽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在着装上他都做了精心准备,脱掉洋装,换一身的布衣。
对于李叔同先生对备课所做的准备,不由得让我反思:是不是做到了合理安排每分每秒的时间,是不是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是不是对每一堂课都做了精心的计划,预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是抱着认真教学的态度来进行的呢?是不是在自身的知识储备方面想方设法的提高呢?是不是做好了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难杂症的准备呢?是不是甚至在着装、语言等各方面都做好准备了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新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更应该向李叔同先生学习他的认真、一丝不苟。
李叔同先生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和蔼可亲,从来不骂人,这是对学生态度上的认真,学生犯了错误,当时不说过后把学生叫到房间里,和颜悦色,低声下气的开导他。不由得想起平常上课中碰到愤愤不平的事情当堂对学生一阵批评,可谓是让学生丢尽了脸面,但是很多情况下换来的只是学生的不满,并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课堂上情绪化的体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