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有感纪潇宁摘要: 自夏、商、周设置教育机构以来, 先哲就提出了各种教育思想。李叔同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其教育思想言简意赅, 在现代教育中为老师道明了为人师的原则。关键词:教育精神认真严肃献身细读了丰子恺先生的“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更加体会到一名教师应有的执著与奉献。李叔同先生将“认真教育、严肃教育、献身教育”融为一体, 切身力行, 日复一日, 为我们年轻教师树立了典范。李叔同先生的教育思想短短十二个字文简意深, 却涵盖了一位合格教师所必备的素养, 像一盏明灯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李先生的思想正验证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体现的教育精神。自我结束了学生时代, 开始从教之路时, 我就时时思索, 我该如何面对学生, 面无表情, 只管教书, 还是微笑以待, 融入学生群体。李叔同先生认真严肃的教学态度为我解开了这一难题, 认真严肃地教学, 是要以认真严肃的教学态度以父母之心传道授业。它并不是指教师要严肃的对待学生。截然相反, 李叔同先生的教学和蔼并不严厉, 却能使学生自觉的严肃起来, 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 李先生总是和颜悦色地开导学生, 使学生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以为学生的“尊师重道”必需要建立在教师的威严之下, 严厉的态度, 让学生心生敬畏, 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太过肤浅, 从未深究过这个问题。通过细读这篇文章, 又一次纠正了我的思想误区。想必“尊师重道”可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上。用自己的真心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以严肃的教学态度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 用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在上课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会严肃恭敬起来。李先生对待教育的献身精神, 对待学生的态度看似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李先生教育学生最主要的是“身教”,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出发。李先生教授的是音乐和图画, 在那段时期, 这两门课都是形同虚设, 可有可无,但在李先生到任后,以其深厚的图乐修养,付之以对教育的献身精神,使校园里琴声飘扬, 学生也利用课余时间写生, 校园里一改沉闷的氛围, 到处充满了生机。这无论在什么年代, 能够走出沉痼教育思想的枷锁, 对一个老师而言这都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支撑李先生言行举止的是一代高僧在年轻时代就有的悲天闵人的胸怀。李叔同先生能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泽天下”的高尚境界,这也是我应该学习的。我虽是一界凡夫俗子,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身体力行, 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文章之后,引发了我一连串地感触:为什么学生如此的敬爱李叔同先生?为什么别人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李叔同先生就能将它改变, 并且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反思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他做事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认真真的, 引用夏丏尊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做一样, 像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去做”。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努力追求的崇高境界。从站到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做一名学生认可的好老师,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解之处, 不免常常碰壁, 读过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细细品味,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李先生对教学是认真的、严肃的、奉献的, 课前充分准备, 上一小时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