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物)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 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居里夫人(Marie Curie)
——梁衡
跨越百年的美丽
预习中的问题——词句理解
1、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2、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3、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4、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5、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
6、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7、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
8、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
9、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1、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3、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4、“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5、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16、他们淡淡地生活,……,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7、大音希声,大道无形。
内容理解的问题
1.  文中提伦琴、贝克勒尔有什么作用
2.  文中一位母亲对我说的话要表达什么
3.  列举宋玉、范仲淹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4.  为什么拿斯托夫人和居里夫人作比较
5.  对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用意是什么
6.  介绍居里夫人把奖章拿给女儿玩,意图何在
7.  举毛泽东、诸葛亮的例子为了什么
8.  为什么要描写她“大学的追随者”
9.  居里夫人对追慕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和皮埃尔结婚,皮埃尔在居里夫人的科学生涯中起到什么作用
,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这种美丽代表着什么
。
,居里夫人是关键的一人。
13。这篇文章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把问题分类
知识性的问题。——查阅资料
——诗歌创作在格式、音律上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歌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律诗共可分为四种不同的音韵格式,即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仄收式和平起平收式。它们均由四种句式组成:仄仄脚、平平脚、仄平脚和平仄脚。除仄平脚外,其余句式首字的平仄均可更换。其余如变格、变体、拗救等,不再详述。律诗在押韵上,只允许押平韵,且一般要求押《平水韵》,比词、散曲的韵严格。律诗在格式上,保留了骈体文章、诗歌的特点,要求颔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两联严格对仗。
例如;格律
类似的问题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
理解性问题
例释:为什么说“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相关语句]: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结论]:首先提出“放射性”的概念;对放射性的研究从自发上升为自觉;在科学研究中“打破沙锅问到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词句理解的要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①从文中找与之相关的语句,
②联系本段乃指全篇的主旨来理解。
类似的问题
他们淡淡地生活,……,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导致了原子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