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小额贷款违规操作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33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额贷款违规操作案例.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8/8/21 文件大小:3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额贷款违规操作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贷业务案例
案例名称:某行小额信贷经理张某违规放款造成大范围逾期
案例适用:商业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的内部管理
案例来源:根据A银行B支行业务资料整理改编
一、背景材料
A银行B支行于2008年6月份开办小额贷款业务,用于支持三农发展及小微企业发展。该贷款品种属于小额信用贷款,不需要贷款人提供抵押品或质押品,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以及基本的生产经营资料。贷款人可以家庭为单位,三个经济独立的家庭自愿组成联保贷款小组,共同从B支行获得贷款,在某个家庭还款出现问题时,其它两个家庭承担还款的无限连带保证责任。贷款人也可以独自申请贷款,但需有一至两个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提供担保。由于B支行是县支行,其所在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故B支行对所在县域内的大量农户发放了小额贷款。张某是B支行的正式员工,在B支行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之初就成为专职小额贷款客户经理,在2009年和2010年,张某的放款余额直线上升,其工资与绩效收入甚至超过了副支行长。
二、事件过程
2011年6月16日,B支行的小额贷款逾期率、逾期户数与逾期金额陡增,情况反常。通过小额信贷系统平台,A银行信贷部人员对B
支行当天的逾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有38笔逾期贷款的管户信贷经理均为张某。在A银行辖内各个支行中,这种情况非常罕见,A银行随即成立专门调查组到B支行对张某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张某主持办理的小额贷款中,部分客户不符合A银行小额贷款客户准入要求,张某为增加自己的贷款余额以获得更高的绩效工资,利用手中的权利及各种人际关系,违规发放了多笔此类贷款,而此类客户大多无正当的收入来源,还款意愿普遍较差。
随着时间推移,张某违规发放的小额贷款陆续到期,但客户无力偿还。为掩盖真相,张某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是私下违规与客户达成协议,运用客户的原有贷款资料再次为客户发放新贷款,新贷款发放之后部分交给客户,部分用于归还快到期的旧贷款;一种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发放冒名贷款,所得款项部分用于垫付前期老客户快到期的欠款,部分用于自身挥霍。
张某将处理违规贷款逾期问题的两种办法反复运用,其掩饰的潜在小额贷款逾期本息金额及户数不断膨胀,但张某可以冒用的他人身份证越来越短缺,采用借新还旧转贷或冒名贷款垫付的方式逐渐力不从心,贷款逾期最后集中爆发。
调查组调查结果显示:张某长期违规发放小额贷款,给A银行带来重大经济及声誉损失。经查证,张某私藏贷款客户存折855本,存取款凭条3446张,张某承认部分存折用于发放冒名贷款,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存折的来源
张某无法阐明。张某将自己违规放贷情况记在一本日记本上,但记录非常混乱。张某结存的小额贷款档案中,有60%以上无影像资料,50%以上客户签字笔体不符。
三、案例评析
(一)成因分析
。调查发现,B支行管理松散,重视经营轻视管理、重视发展轻视制度,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致使员工职业道德欠缺,合规意识、风险意识薄弱,法律观念不强。
。调查发现,B支行主要领导对张某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不是毫不知晓,而是置若罔闻,有时候甚至刻意庇护。B支行主管领导违背了以德量才用人原则,偏离了重素质、重业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B支行主管领导的纵容与默许促使张某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A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需遵循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该业务有一套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与管理办法,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签约放款、贷后检查等各个环节均规定有专人负责。调查发现,B支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存在审查、审批走过场现象,A银行管理流程设计的避险与岗位制衡初衷被严重违背,致使张某的欺诈方式频频奏效。
。为防范小额贷款业务风险,A银行要求各分支机构需配备足额贷后检查人员,及时发现信贷人员的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以强化
该业务的健康发展。B支行贷后检查人员对张某的小额贷款客户未能履行尽职检查职责,有时即使发现问题,也怠于向相关部门及领导汇报,致使张某用同样方法多次违规放款而不被检举揭发。
。为促进业务发展、提高授信效率,B支行将其辖内所有小额贷款信贷经理分组管理。每组负责其辖内某片区域的业务开展,每组设一组长,组长决定本组贷款的全部事宜。张某正是其所在片区的组长,对客户放不放款、放多少款均由张某决定,其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监管,A银行设置的双人调查以防范风险的机制未起作用。
(二)教训和启示
。小额贷款出现逾期及损失风险,除客户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经理的风控意识高低与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张某之所以成功大量违规发放小额贷款,主要是其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