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运河之都”的形成及其嬗替.pdf

格式:pdf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河之都”的形成及其嬗替.pdf

上传人:lxydx666 2015/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河之都”的形成及其嬗替.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7卷第 4期淮阴工学院学报 Vol. 17 No. 4
2008年 8月 Journa 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gu. 2008
“运河之都”的形成及其嬗替
荀德麟
(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淮安“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不仅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
政府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其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
关键词:淮安;运河之都;运河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 - 7961 ( 2008) 04 - 0008 - 06
T he Forma t ion an d Evolu tion of“Cana l C ity”
XUN D e - lin
(Huai’an Munic ipal Local H istory R esearch Office,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bstrac t: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us of " Canal C ity" Huai’an was not only dec ided by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 tion but also benefited from the weighed political decision - making of the Ming and Q ing imperia l cour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n important section. The decline and evolution of the city was
c lose ly related to the C anal.
Key wor ds:H uai’an; Canal C ity; the Canal
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大运河与古小清口和邗沟入淮处末口。我们这里讲的“两
淮河的交汇处。这里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人工淮”,主要是第三种含义。历史上两淮的兴衰,主
河段———邗沟入淮处,以及中运河的前身———古要取决于运河、淮河、泗水、黄河,特别是大运河交
泗水入淮处,城市是完全因水运而产生、因运河而通运输系统的变迁。
兴起的。而其“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则不仅是远古时代,两淮位于淮河三角洲平原上,地势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卑下。古淮河由安徽五河县迤逦入境, 经盱眙县
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城西,东北流至龟山,斜穿洪泽凹陷区, 达淮阴故
其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城马头镇西,又东北流经清江浦与王营镇之间,转
而东南流,经古淮安城北东北流, 经涟水城南,又
1 以淮阴故城为中心,淮安城市的三东北流,至云梯关入海。古泗水由今徐州睢宁县
点式肇兴古邳镇东南流,大体沿今宿迁市宿城区、泗阳县、
淮安市淮阴区境内的废黄河东南流,至淮阴故城
今天的淮安市区, 即是历史上通常说的“两码头镇北分两支流入淮河,其西北为小清口,北为
淮”。历史上的“两淮”,大致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