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历史小论文例文.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小论文例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2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小论文例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小论文例文
导语: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小论文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刘邦由弱变强战胜项羽的原因
随着秦王朝灭亡,形成以项羽、刘邦为主角的争雄局面。然而,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本文意在从楚汉之争中研究刘胜项败的原因。
一、根据地的选择。
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因担心刘邦将会占有天下,不想如约封其为关中王,但又恐失信于诸侯,导致诸侯叛己,立刘邦为汉王,封巴、蜀、汉中之地。
这一举措,项羽自以为得计,其实极不明智。刘邦接受萧何的意见,决定去汉中。后来又采用韩信方案,在关中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蜀有如下特点:自然条件好,气候适宜,地力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然而,项羽既然已经认识到刘邦将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却又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巴、蜀封给刘邦,真可谓愚蠢之极。
都城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中心,都城是国家的腹地,国家的根本。国都选择适当与否,关系重大。项羽分封诸侯时,韩生曾对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建议他立国关中,以成霸业。而项羽竟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为辞拒绝。韩生感叹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到后大怒,烹杀韩生。当时项羽分裂天下而封诸侯,只要认清关中的重要性,占有它不成问题,可惜项羽自己看不到这点,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让这一战略要地轻易失去。他三分关中以封三降将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率军东归,建都彭城。这是项羽在选择根据地上的一次严重失策。
项羽的根据地是彭城,彭城即今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周围无险可守,实乃四战之地,一旦遇有战事,便会四面遭敌之牵制和骚扰。从经济方面看,彭城与淮、泗地区自战国以后虽逐渐开发,但未辟荒芜之地很多,水患不断,远不如关中优越。交通运输更难与关中相比。这一带的河流不仅流量少,冬季易干枯,向西逆流而上,运输多靠输卒,费时费力,十分不便。项羽不选关中而选彭城,无异于授人以柄,对后来战局之发展变化,影响甚大。
二、战略布局。
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决策是根据地理条件做了周密部署,坚守荥阳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和创造侧翼与敌后战场,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进围楚军于垓下,对楚军不利的地形上进行战略决战。
1、坚守荥阳正面战场。
刘邦自彭城惨败后,逃至下邑(今豫东夏邑)召集谋士和诸将商讨后的战略方针,决定采取持久战略,用以疲惫楚军,削弱楚军,逐渐转换楚强汉弱的不利形势,以便最后战胜楚军。公元前205年,刘邦在荥阳收集残部,与追击的楚军战于荥阳。刘邦利用荥阳以南有利的山地地形,发挥汉军步兵之长,制楚军骑兵之短,多次击破。这一优越补给线路是确保刘邦持久战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204年6月,项羽东击彭越后回师西进,再次攻破荥阳、成皋。此时,刘邦见荥阳、成皋屡陷于楚军之手,正面难以抵御楚军攻势。留置楚后方的游击军又屡遭扫荡,遂欲放弃成皋以东,退守巩、洛地区(今河南巩县、洛阳),谋士郦食其建议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复取荥阳、成皋以利用地理优势外,又指出占据敖仓以取得粮食重要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