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梵文和中国佛教(现代梵文和中国佛教没有关系).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梵文和中国佛教(现代梵文和中国佛教没有关系).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15/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梵文和中国佛教(现代梵文和中国佛教没有关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梵文与中国佛教
/~cculture/library/hengyu/
【作者】恒毓教授(Prof. Dr. Hengyucius),中国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国际哲学家联合会主席、国际宗教学会会长、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院长、《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世界弘明佛学丛书》主编、世界弘明基金会主席和世界弘明研究院出版社社长、国际诺贝尔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长期以来,作者一直在国际上致力于佛、道、儒思想体系的理论研究、实践体系的方法论探讨和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除了已经出版的《金刚经悬解》、《常惭愧僧印光大师》、《普贤行愿品指归》、《般若琐谈》、《佛道儒心性论比较研究》和《印顺法师的悲哀──以现代禅的质疑为线索》等上百万字的专着之外,在海内外还有近百篇相关论文发表,作品总篇幅约150万字。
此间,作者先后提出并阐述了「负重型忍辱」、「随机型忍辱」、「阿Q型忍辱」、「狭义的忍辱」、「波罗蜜忍辱」、「世俗的佛教」、「胜义的佛教」、「个体的儒家」、「集体的儒家」、「语言分析法」、「涩槟榔现象」、「世界弘明哲学」等哲学范畴,对「宗教」、「佛教」、「儒家」、「道家」、「道教」和「文化」等哲学、宗教与文化的基本范畴作了严格的学术界定,提出和实践了以语言分析法为基础的新的方法论体系,访问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作者的更多资料,详见:
恒毓博士学术文库
【提要】佛教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中国佛教」这一重要的佛教形态。由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往往使用梵文而中国佛教则仅仅用中文,因而,如何处理梵文与中文的关系就成了研究中国佛教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2]将通过对佛教传入中国的若干历史情况和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过程的回顾来探讨和揭示梵文与中国佛教的关系问题,以便澄清人们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促进对中国佛教的深入研究和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佛教梵文汉语西域印度中国中国化东南亚丝绸之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玄奘义净
1999年,我在瑞士洛桑出席国际佛学研究会代表大会的时候,来自加拿大的佛学和梵文专家巴博教授[3]曾经问我:「研究中国佛教是否需要研究梵文?」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尽管如此,我本人还是对包括梵文和英文在内的一些外语相当重视。那么,研究中国佛教到底需不需要梵文呢?为什么我一方面说不必有梵文的参预而另一方面又重视梵文呢?现在我们就来回答这些问题,以澄清人们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一中文佛教典籍符合佛意
关于中国佛教[4],我曾经在《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一文[5]中提出: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在印度佛教心性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心性问题的关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化的佛教心性论体系。它相当恰当地处理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解决了中国古人长期以来所关注的人生修炼问题,开辟了一条颇有意义的不同的文化与思想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它开始于汉代,确立于隋、唐,发展于两宋,终结于明代。作为一个整体,它包括了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作为一种中国化的存在,它主要指的是天台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的心性论。
虽然这是对中国佛教心性论所作的总结,但由于佛教的质的规定性就体现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