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
摘要: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
t8. com
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
8 tt
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 com,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
8 tt
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再融资;分离交易式可转债
一、可转换债券在资本市场融资中的快速发展
自1843年美国纽约Erie Railway公司发行世界上第一只可转换债券开始,可转换债券融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而中国可转债融资历史较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ssbbww,随着股票市场的建立才开始出现。
1992年11月深宝安集团发行了我国首例可转换债券,但由于. com其转股的失败,中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www .ddd Tt. com。直到1997年3月有三家非上市公司先后发行可转换债券。2000年虹桥机场和鞍钢新轧可转换债券发行,是继“深保安”之后上市公司又一次被允许发行可转换债券。
截至2001年6月,中国债券市场上仅仅只有5只可转换债券,发行总额只有47亿元。而到了2001年7月,深沪两市共有15家上市公司发行或拟发行可转换债券;截至2002年8月22日,已有34家上市公司提出发行可转换债券,计划融资260亿元人民币。2003年沪深两市共发行了16只可转债,,%。
2004年共发行了12只可转债,,%,比配股和增发所占份额都要高。2003和2004年是可转债市场快速发展的两年。
进入2005年,由于. com股权分置改革,再融资停止,一级市场没有新券发行,二级市场交易清淡,集中转股使可转债市场进入低迷时期。如此,在低迷的市场下,可转债仍将成为比较有吸引力的融资选择。
2006年7月26日,柳州化工公布发行可转债的招募说明书,。仅化又重新拉开了可转债融资的序幕,这将为可转债的二级市场提供新鲜血液,有助于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上市公司可发行可分离交易式可转债(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目前除马钢股份外,还有新钢钒、唐钢股份、武钢股份、中化国际、云天化、深高速等6家公司将采用这一创新方式进行再融资,其中,新钢钒、为分离式可转债。7家公司预计融资金额将达到234亿元,。
可以
预期的是,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而且,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以后ssbbww,有将近60家公司提出了可转债再融资的议案,预期总融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在柳化转债发行之后,这些可转债融资项目将陆续上市。
可分离交易式可转债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