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高校图书馆现行管理制度的思考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现行读者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15—0149—02
我国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已逐步形成由政府、社会、学生、家庭对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的机制。近几年学生个人负担相当的教育成本,自然对教学辅助服务、图书资料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提出更多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正处在向数字化转型的时期,各种管理体制处于摸索、探讨、改革中,一些现行的制度从本质上看还没有摆正学生读者利益与图书馆利益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里“教育消费者权益”渐渐深入人心,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法律保护。学生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读者与制度的矛盾时有发生。笔者试从部分高校《读者手册》及网页所列条款中分析高校图书馆现行读者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1 对教师与学生借阅权限不一制度的分析
福建省院校普遍存在“教师限借X本书、借书X个月;学生限X本书,借书X个月”的明文规定。学生除借阅期限和本数明显比教师少外还有许多被限制不能去的场所,如“教师阅览室”、“孤本保藏库”等。对此,图书馆与读者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馆方认为:在馆藏资源相当缺乏的今天,从教学需要出发这个规定情有可言。读者从教育消费者权益方面考虑就另当别论了。他们认为: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服务。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教育服务是建立在消费行为基础上的供求活动,教育机构和教师是服务提供者,学生服务消费者;教育服务也必须秉承消费者至上的“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一切便利。因此,作为学生读者有权与教师一样享有图书馆的所有资料;对各项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有权要求最好的。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早在1994年UNESCOHEIFLA《公共图书馆宣言》就规定“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民族、性别、宗教等的服务。”、“藏书与服务均不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审查,也不受商业压力。”这实际上讲的就是普遍的图书馆思想。作为中国高等学府,图书馆更要接受这种观念。要让每个职工都认识: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正确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①资料信息的享受不能按读者资历来划分,只能按读者的需求,从服务的特殊手段和质量上来提供满足,如营造学习环境方面可为教师研究人员设单间研究室、在资料查询检索方面开展课题跟踪定题服务、网络导航馆际互借等。学生如果有能力搞特殊研究,要求检索,应该为他们提供同等的优质服务。②重新布局馆藏文献,实行大开间全开架,所有读者都可以自由选书看书;还教育消费者自由和平等。③增加资源经费投入,靠丰富的馆藏资源来缓解借阅权限不公的矛盾。可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本地区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状况,重新制定馆藏建设的方针:从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及文献开发利用4个方面充分考虑经费分配。从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等图书的入藏等级比例考虑经费分配。既要满足重点学科能进行独立研究,又要满足广大学生对教学用书、课外阅读用书的需求,特别是当今大学生有着选修跨专业课程的自由、学习方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