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学习要点
⒈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区域开放和多边开放的比较;
3.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4. 确定服务贸易开放顺序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服务贸易的单边、区域及多边开放
一、服务贸易开放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二、服务贸易单边、区域和多边开放的选择
一、服务贸易开放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⒈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推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极力倡导和推进。
⒊《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后续服务贸易领域多边协议的签订,建立了服务贸易开放的基本框架和准则,为服务贸易的开放建立了重要基础。
⒋服务贸易的区域开放,是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
二、服务贸易单边、区域和多边开放的选择
(一)服务贸易的单边开放
服务贸易自主的开放也即单边开放,具体而言,乃指经济体根据本及竞争力状况,自主决定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进度和程度。这种开放显然可以更大程度地照顾到本和各部门竞争力状况,量体裁衣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需要和发展阶段要求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措施。同时从经济效率来看,单边开放具有最大优越性。单边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还具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开放本身就是管制放松或用更有效规则代替现有规则的过程。
当然,单边的服务对外开放在执行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服务业惯常的保护所培养的内部利益集团,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既得利益会受到冲击,这难免会使他们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阻碍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进程。加上服务业对外开放本来就具有的一些风险,也容易使服务业不具明显比较优势的国家面对是否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的选择时举棋不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意识到服务业在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所具有的战略性重要地位后,大都纷纷采取单边服务开放的措施,以促进本国服务业的成长和进步。单边开放甚至已经成为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服务贸易的区域开放
在WTO组织成立后,区域性的服务贸易规则作为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的一部分而普遍存在,并且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与多边开放相比,区域谈判的优势明显,除了可以避免被“搭便车”外,①更容易实现某些政策的协调和管制规则的合作,建立起相互信任。②一国更愿意在互惠对等的基础上放松对外国供应商控制比例、分支机构的形式、专业资格的认证等具体要求。③数量限制手段是服务业管制的流行手段。配额的分配以及很多敏感部门(如视听、邮政快递、海运和辅助运输、航运、道路和海洋运输、音像服务等)的开放,显然更容易在区域层次进行。④可以挑选区域内感兴趣的某些部门进行管制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相互减让不断深化自由化。因此,在相互承认、透明度、信息共享和特定部门的自由化方面,区域都更可能走在多边之前。
虽然就服务业内向型管制的约束与国际协调的实际进展来看,不同区域一体化的差别很大,但是整体而言,区域一体化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GATS+特征:
第一,议题更为广泛。
第二,涵盖一些GATS所不包括的敏感部门的开放.
第三,透明度等方面规定的措施更具体。
第四,一些区域协定包含相互承认和协调等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如会计、法律和医药等专业服务业人员资格的相互承认。
从效率角度出发,多边开放显然比区域开放更胜一筹。多边开放不仅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服务贸易自由化,享受到更广泛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但是管制背景下,多边层次上的开放还是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
不过,多边层次的协调与合作仍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各区域的服务业开放采用不同的版本,造成了新的差别待遇;第二,多边开放是最具效率的方式,可以较好地避免贸易转移问题。第三,基本规则和标准更适合在多边层次内探讨。虽然区域一体化中贸易自由化一般比多边进步,但多边的非歧视、国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则还是得到几乎所有区域一体化的支持。普适的基本规则放在多边层次探讨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第二节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涵义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分析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