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墨逸神飞 鸟语花香.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墨逸神飞 鸟语花香.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26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墨逸神飞 鸟语花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墨逸神飞鸟语花香
:本文选取岭南画派花鸟画为论题,试图从整体风格、精品赏析等角度入手,探析岭南画派花鸟画的笔墨情趣,从而证明岭南画派为革新中国画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画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岭南画派;花鸟画;广东

纵观中国美术史上各画派,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如“海上画派”的潇洒放纵、雄厚古朴,“扬州画派”的清高绝俗、清新淋漓,“岭南画派”的中西合璧、雅俗共赏。作为远离京城、产生于“南蛮之地”广东的岭南画派,多年来未曾获得以“传统”为标准的国画界赏识,被冠以“折衷派”“新派画”“新国画”等带有贬义的称呼,毫不顾及岭南画派也有“二高一陈”“岭南四家”等大师的出现。好在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一些有识之士为岭南画派说了公道话,如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就在《中国山水画史》之《岭南画派》一节中说“岭南美术至今不居中国美术的主流,不居领导地位,但它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缺少这部分,中国的美术就不完整。岭南美术虽然是地区性美术,但它根于岭南,却辐射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在斑斓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岭南美术是十分耀眼的一颗明珠”。笔者以为,这些话给了岭南画派一个合理的地位和中肯的评价。
关于岭南画派的笔墨得失、特征源流,许多论文都有著述,然单单分析其花鸟画的却并不多见,笔者愿以此为题,做一尝试,以期让有意了解岭南画派的人对其花鸟画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还能在方尺之间领会岭南画派的笔与墨、情与义、形与神。

一、岭南画派花鸟画概貌

岭南画派画家群中,最为知名的有:第一代画家“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第二代画家“岭南四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第三代画家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其中,大部分画家都擅长花鸟走兽。
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我国的花鸟画发展史。唐代中期,我国花鸟画脱离装饰艺术成为独立画种,很快便形成了“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的两种不同风格:一种是唐代边鸾、五代黄荃的勾勒填彩,即工笔重彩画法;另一种是五代徐熙的水墨淡彩,即“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的画法。并且,黄荃、徐熙不但画法不同,所绘对象也差异甚大。黄荃作为宫廷画家、翰林待诏,供职西蜀画院,先后达40年之久,所见所绘均是奇花异草、奇珍异兽,加上帝王的喜好指向,形成了工笔重彩的“富贵”风格。而徐熙,纵有官宦家底、万般机会,却不肯出仕,宁为乡村野夫,闲逛田野园圃,以致于他笔下花鸟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从而形成了
“野逸”之风。至北宋,其孙徐崇嗣又将勾勒填彩的“淡墨细勾”形式发展为“没骨法”——不勾墨线,“唯以五彩布成”的方法。后经明清两代名家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我国花鸟画坛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
在笔法方面,岭南派画家常用“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法。没骨花鸟要求造型严谨、精确,如画花卉则着意表现花瓣、叶片的反正、向背、转侧、深浅以及树干坡石的苔痕、纹理、质感等微妙变化;而撞水撞粉法上承二居(居廉和居巢),利于丰富画面及制造苔痕斑驳的艺术效果。
在构图方面,岭南画派独辟蹊径。其创始人高剑父主张:“新国画的构图,是不为向来固定规矩、范围所限的,是取材于大自然的。无论古人有无这类‘章法’,疏也可,密也可;聚也可,散也可;不争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