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职称评审政策及申报程序宜昌市人事局:朱泽云2019/1/261医学资料内容提要: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二、职称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三、职称评审适用范围、对象及各系列职称申报条件四、我市评价体系建设情况介绍五、相关政策及要求六、职称申报和受理七、职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探讨2019/1/262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职称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7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0多年职称改革工作,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稳定和壮大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效地改善和优化了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贯彻中央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的方向是正确的,职称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公认的,应当充分肯定。2019/1/263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1、职称制度发展的简要历史。建国以来,我国的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技术职务任命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初期至60年代中期实行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50年代中期,借鉴前苏联对科学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把专业技术人员归为“国家干部”序列,其职务位同于行政级别,实行任命制。60年代初期,用技术、学术“称号”替代了学衔的称谓。6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基本上停顿下来。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爆发,职称工作被迫终止。2019/1/264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1、职称制度发展的简要历史。第二阶段: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1977年《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提出:“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随后国家把职称评定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始启动。1983年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全面整改前,正式批准的职称暂行条例共有22个。2019/1/265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1、职称制度发展的简要历史。第三阶段:1986年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86年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截止到1988年,经批准下发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达29个。1989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再次出现停顿,1990年解冻,随即进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2019/1/266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2、职称制度演进的特点分析。新中国职称制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经济发展、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命制、职称评定制度、职务聘任制三个阶段都刻有时代烙印。探寻它们的特点,并对其繁杂的表象进行结构的解析,可以追寻其内在的脉络传承。2019/1/267医学资料一、职称改革工作的发展回顾2、职称制度演进的特点分析。2019/1/268医学资料二、职称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一)职称的定义及分类。顾名思义,职称即职务名称。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可分为:员级、助理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五个级别。各职称类别、系列设置不同级别。国家设计的共有29个系列59个专业。我市除海关、船舶技术、民用航空三个系列(专业)外,其它系列均开展了评审工作,详见《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名称表》(附表一)。2019/1/269医学资料二、职称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一)职称的定义及分类。所谓“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不是国家正式的职称系列。目前我省开展的非国家规定的正高职职称评审主要有: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正高职高级经济师、正高职高级会计师、正高职高级统计师、正高职高级审计师。我市2004年、2005年开展了享受正高职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评审。2019/1/2610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