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ppt

格式:ppt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ppt

上传人:wzt520728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南华大学
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
最近,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有必要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一、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1、粮食生产实现“八联增”,农民收入增速快。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联增”,。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加,去年达到7000元,%。农民增收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二是外出务工收入提高。2005年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由875元提高到1690元,%。三是中央对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增加。去年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四项补贴为1406亿元,比前年有较大增加。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目前,%的村通公路,%的村通电,%的村通电话,%的村能接受电视节目,%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有沼气池,%的村完成改厕,%的村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3、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上述三项预计今年将覆盖全国农村。
(二)我国“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二是土地、水资源约束趋紧,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三是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突出。
2、农产品不能完全自给
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但这种平衡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和紧张平衡。具体表现在:一是脆弱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表现为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等;二是强制平衡: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政府增加支持;三是紧张平衡: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稻谷消费比重逐步提高,供求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需关系日趋偏紧。
除粮食供求勉强实现基本平衡之外,其他农产品对外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食用油自给率降到不足50%,棉花自给率在60%左右;在现有耕地、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所有农产品都靠国内生产实现自给是不可能的;,,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2010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植物油802万吨,棉花312万吨,有人估计,进口农产品相当于使用国外约9亿亩播种面积。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农业科技创新。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一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储备明显不足;二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失衡;三是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严重,农科教、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四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五是农业科研体制存在重大缺陷;六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此外,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对策
1、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首先,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