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读张爱玲一定要读她的背后 倪文尖看张爱玲与上海.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张爱玲一定要读她的背后 倪文尖看张爱玲与上海.doc

上传人:bodkd 2018/8/3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张爱玲一定要读她的背后 倪文尖看张爱玲与上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张爱玲一定要读她的背后倪文尖看张爱玲与上海
2008-04-12 15:07:33 来自: 桑都(live&evil)
南大中文系客座教授倪文尖,受“廉凤讲座”之邀,将在4月19日发表专题演讲“张爱玲与上海”,把张爱玲放在“在地化”的文化脉络里去研究,把张爱玲放到一个象征意义的“上海”的背景里去谈。
电影名导李安改编《色,戒》,让张爱玲再度成为热点。然而,来自上海的倪文尖博士认为,张爱玲虽一直很热,但少有人把这股热潮说得清楚。关于张爱玲,也存在一些谜团或误解,诸如她是不是***,是不是俗得来不要精神;张爱玲是否特别怀旧等。这是因为有一个关键题目——张爱玲与上海,没有认真充分地讨论过。
41岁的倪文尖,年初受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次受本报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所联办的“廉凤讲座”之邀,将在4月19日发表专题演讲“张爱玲与上海”。
倪文尖是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批评与研究。
倪文尖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我从上海过来,比较了解上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显著的张爱玲热的发展变化情形。起初,当然和张爱玲在中国大陆的文学史上被埋没太久有关,从现代文学的专业眼光看,她的散文、小说有那么大特色与魅力,理应有个
‘报复性反弹’;但后来热成那样,就不简单地是审美艺术原因了。应该把张爱玲热看成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热从最早的台湾,再到香港、中国大陆一路播散,显然有其文化背景的因素,它牵涉到的是这些地区的城市化、现代化等等问题。”
张爱玲热与上海热合流
那么,张爱玲热,是因为上海热而起来?倪文尖认为,张爱玲热是在上海热之前。早在1993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所做的论文就以此为主题。世纪之交以来,张爱玲热和上海热这两股热已经合流。
他说:“受美国新批评影响,人们一直看重张爱玲的意象、比喻之类,这类研究很多;另一种是把张爱玲捧到全人类的高度,觉得她写人性特别深刻,作品有荒原感、后现代感。但少有人把张爱玲放在‘在地化’的文化脉络里去研究。而我研究张爱玲,一开始就坚持:读张爱玲一定要读到她的背后,是上海。”
上海是张爱玲的出生地,少年时期她在那里长大***,而后也是在那里,张爱玲的名言出炉,“出名要趁早啊”,一时间如日中天。上海对张爱玲来说,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是一块福地,一个空间之外,更是一种“文化”。
在倪文尖看来,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在西方“租界”的主导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对张爱玲特别重要。这是一种市民的文化,是一种新的,由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组成的“沿海文明”,是张爱玲念兹在兹的“我们的文明”,是她唯恐失去、最终却不得不失去,而如今又在全球,尤其是华人世界深切“怀旧”着的那个老“上海”。
因此倪文尖想与观众分享的是,他所说的“打上引号”的上海、象征意义的上海,他要把张爱玲放到这样的一个“上海”的背景里去谈。
倪文尖说:“上海,是张爱玲最深切的认同所在。她对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创作的灵感,非常多地来自于上海,来自于她所谓‘坏,但坏得有分寸’的上海人。张爱玲为何1949年不逃离,而直到1952年不得不走的时候才离开上海?那是因为她对上海的认同感太强,她心里明白,一旦离开上海,自己就什么都不是,脱离了上海的水土,她就很容易枯萎。她真不想逃难啊,就像在《我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