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7年3月
2007年无为县高三历史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执教:张霞
时间
内容
题型
02上海文综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单选
02全国文综
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单选
03北京春季
第三次科技革命
问答
04江苏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单选
04天津文综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单选
05北京春季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单选
05上海单科
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单选
06江苏单科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单选
06四川文综
近代科学技术
单选
06全国Ⅱ
中西科技比较
材料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二轮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知识迁移:
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所需的共同背景
,科学理论的突破
规律探寻: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始年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20世纪40、50年代开始
主要标志
机器的发明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及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及化学工业的建立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特点
“蒸汽时代”①首先发生在英国,由一国向多国扩展;
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④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电气时代”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交叉进行;
④重工业发展较快。
“信息时代”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
知识迁移
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使一些人得救。当时这种最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
知识运用:
C
变式题:
,不可能坐火车旅行的是( )
,都出现了一些新名词。下列名词的出现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有关的是( )
C .无线电
,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D
C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4、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