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及内涵
素材搜集:雷欢袁菁艺赵巧丽
范春华梁钻好
整理制作:杨柳翁柔丹
演讲:郑杰耿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古代服饰的发明和流传,初衷是御寒和生存,而后逐渐增加了舒适美观的功能。古人思索服饰与生存的关系而出厚生的观念。统治者推广服饰,关怀民生,同时又通过服饰辨等威而定秩序。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
1、社会文化形态
2、人性自然形态
一、古代服饰文化形态及发展
古代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服饰,在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努力地制定森严的等级制度。“引等级差别”不得僭越,国家颁布舆服制,对形制和服色进行严格规定。君臣、庶民的款式、质地、色泽、穿着方式被写进了国家法典和历史民的角色身份区分开来。
古代服饰文化所体现的人性自然形态
原始社会的感性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出心性向善的端倪。这个善,完全可以超出道德层次,包括人类相依为命的互悦和求得生命延续的原始情欲,或称之为原生意识。
蔽体遮羞是服饰功能的一个方面,而著美服取悦异性则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古代服饰发展——原始社会服饰
旧石器时代,使用骨针,缝制兽皮遮体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出现人工织造的布帛,披风式服装成为典型衣着
古代服饰发展——商周服饰
出现等级制度,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
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
古代服饰发展——春秋时期服饰
社会生活多彩,衣服款式空前多样,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
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有了深衣制的改革,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需要以衣物紧密包裹才不至于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胡服的发展,特征是衣长齐膝,袖子很小;腰间束有附带钩的皮带,可松可紧;脚上穿短统皮靴。
古代服饰发展——魏晋南北朝服饰
礼服承袭秦汉,男子日常服饰以宽衫大袖为时尚。
女性服饰由汉代深衣向衣、裳独立的形制发展
汉衣与胡服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