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
1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
2 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0~200mm。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50mm,并应压(夯)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台背及与路堤间的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按设计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6%,并应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
2)二级以下公路的路堤与回填的连结部,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
3)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4)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4涵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150mm。
2)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
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长度,一般宜这样确定:自台身背面起,顶面长度不小于台高加 2m,底面长度不小于 2m;拱桥(涵)台背填土长度应不小于台高的 3~4倍。
3设计规范规定二级公路及以上的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其长度为路基填土高度的2~3倍,其压实度不小于96%。同时还应做好过渡段的排水与防水系统及地基处理。
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主要是确保回填的压实度,减小填料的下沉变形,避免跳车。选择好的填料分层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是可达到这一目的的。另外,在可以创造条件,使用压路机压实,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处,使用小型夯实机配合施工,也能很好保证回填质量。返回
半填半挖及过渡地段
地基处理:
1)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
2)纵向填挖结合段,应合理设置台阶。
填筑
1)路基应从最低标高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填筑时,应严格处理横向、纵向、原地面等结合界面,确保路基的整体性。
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设计边坡外的松土、弃土。
4)高度小于800mm 的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的加固换填宜选用水稳性较好的材料。
返回
台背回填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针对目前全线桥涵构造物的逐步完成,为预防、减小台背回填引起的质量病害,保证回填质量,制定桥涵构造物台背回填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
1、整理现场
构造物施工完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清除回填范围内的杂物、垃圾。
2、回填范围、台阶开挖
台背回填范围为:底宽4m,顶宽2×台高+4m,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路堤填筑时按1:2坡度预留台背回填部分,并严格控制压实指标。
台背回填前对已完成路堤结合部位必须挖台阶,台阶尺寸宽度1m,高度45cm,且应形成2~4%的内倾斜度。为避免机械开挖不彻底,所有台阶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到压实度满足要求时为止,并将开挖的土方及时清理出台背回填范围外。
3、下承层准备
原地面处理是解决台背回填下沉的关建,开工前首先对台背回填区天然地基的下承层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下承层压实度为93%。
基坑超挖部分采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层厚不得超过20cm,压实度同样需达到93%。
4、填料选择、拌合
填料统一采用二八灰土。石灰选用Ⅲ级以上磨细生石灰,每200T抽检一次,并根据进场情况加大检测频率。,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灰剂量严格控制10%+1%。
采用厂拌设备或路拌机集中场拌。采用路拌机集中场拌时场地应具备足够工作面,要求长度不得少于50m,宽度不得大于4m。拌合场地须画出网格线,设立高度控制线,计算素土和石灰用量后进行码方,根据灰剂量按体积比1:4均匀摊铺素土和铺洒石灰,然后用路拌机充分拌和二遍,路拌机应行速均匀,减少停顿,拌合后,由试验人员进行含水量、灰剂量的取样测定,如满足要求,可以使用;反之,进行洒水和加白灰,再次进行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