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鼠仓事件之现象分析与防范对策
 
“老鼠仓”事件之现象分析与防范对策|有关金融研究的论文资料
[ 摘要] “老鼠仓”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然产物,它是人们追求高利润这一动机在证券市场的一种表现。产生利润,追求回报的一个市场,但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可以。在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的今天,“老鼠仓”的存在也是8tt t 8. com难以避免的,从制度上进行合理设计,“老鼠仓”现象虽不能绝迹,但也会大大减少。
[ 关键词] 老鼠仓基金危害对策
一、“老鼠仓”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中国证券市场起步相对家而言要晚得多,基金这一机构投资者则出现。1998年,中国才出现,当初只有封闭式基金。2002年,才有了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生不逢时,它诞生于中国的证券熊市,人们对证券投资处于低潮,更谈不上去投资基金。基金的规模、基金的投资回报,以及基金的投资热度都非常小,所以8ttt8,当时“老鼠仓”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少诱惑,即便存在“老鼠仓”,由于. com它的影响相对,加之投资者及媒体也不是十分关注,所以8ttt8“老鼠仓”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时间进行到2006年,由于. 扩大(一只基金大的上百亿),人们投资热情的高涨,对基金的关注度提高,基金经理在面对如此难遇的大牛市,一方面利益诱惑,另一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这种情况8 tt t 8. com下,他们就会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大建“老鼠仓”,以获取暴利。
“老鼠仓”这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的叫法,在不同的领域可能的含义,但是dddTt,本文中的“老鼠仓”,是特指证券市场中基金经理的一种违规行为。有观点认为,所谓“老鼠仓”,是指基金经理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的资金在低价位买入该股票,等到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持股率先卖出获利, t tt8. com被套牢。笔者认为,这个上反映了“老鼠仓”的本质,但这个全面。“老鼠仓”,应该是指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员在使用公募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事先用其个人的资金在低价位买入该股票,在该股票被拉到一定,再把其持有的股票先行卖出以获取利益,从而可能的资金或散户的资金被套牢的一种行为。根据这个,可以,“老鼠仓”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第一,建立“老鼠仓”的主体是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员。在我国,根据基金资金的来源不同,可以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和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公众,基金的信息如基金公司的基本情况8 tt t 8. com、基金经理的基本情况8 tt t 8. com、投资风格、基金持仓情况8 tt t 8. com、基金年度报告,以及财务报告都要向社会公众公开,在一定
上受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特殊保护。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地向少数或有专门8ttt8投资经验、不需政府特别保护的特定投资者筹集货币资金并以基金方式运作的集合投资制度。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是特定的个别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的基本情况8 tt t 8. com和信息是不向社会公众公开,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特殊保护的基金。在这里,“老鼠仓”的主体特指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员,不包括www .ddd tt. com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