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黛玉葬花看林黛玉的性格悲剧.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黛玉葬花看林黛玉的性格悲剧.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9/9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黛玉葬花看林黛玉的性格悲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标题】从黛玉葬花看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作者】朱礼佩
【关键词】黛玉葬花  性格  回归意识  悲剧
【指导老师】方玲玲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  言
《红楼梦》这一部不朽的著作,是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在小说中,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出来的艺术典型,作者曾竭尽心力让她在诗情荡漾的生活里翱翔,使她给读者深刻地形象。黑格尔曾说:“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抽象品。”[1]人本身就是一种有着丰富思想和情感的高级动物,其内心的情感元素并不是单一的,它蕴涵着太多复杂的成分,而这些成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多维的内心世界。带有多重性格的林黛玉可以说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由性格组合而成的世界。黛玉留给后世的美是一种不同凡响的美,她的美,是一种诗意的美,一种哀婉的美,同时也是一种凄绝的美。从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永恒不绝的,她的感伤,她的忧郁等等,让她对生命的认识有着很深刻的感悟。
作者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赋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两百多年来,不少人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为她的悲剧洒下同情之泪。正因这一艺术形象的独特性而使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被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人物,“从最初的道德评判,到文学典型论,再到文化美学的探讨。”[2]她在不同的视角中幻化成不同的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对于林黛玉的悲剧,有说是社会悲剧;有说是命运悲剧;有说是“叛逆者”的悲剧;也有人认为并非“由于她对当时社会有意识的反叛,只是因为她自然发展的生命意识难以契合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3]而造成的悲剧等等。林黛玉不是一个有意识的、清醒的叛逆者,她的魅力并非来自“叛逆者”的光环,而是以其感性的生命形式打动读者。她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时代悲剧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因为她多重的性格因素在作祟。从过去对黛玉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在文学的研究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她的才情、她的形象、她的叛逆思想等,但对她行动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形态的认识研究得不够深入。其实,在她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别是她葬花的行为,除了具有‘性善’的体现外,其内心深处潜藏的回归意识鲜明的显露于葬花这一行动上,而这些意识却又恰恰能够反映出她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因此,文章试图从黛玉葬花来解读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思想,解析其性格以及由这些性格在特定条件下而造成悲剧。
一、葬花之重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第十六回始建大观园,至第二十二回,宝黛以及群芳诸艳奉元妃之命开始入住园内,霎时园子变得花枝招展起来。至此,大观园中的传奇也就随之而来,它篇幅占据百回之多,重要性事件也连绵不断,诸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结社吟诗、抄检大观园等等。每个事件的安排都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思想,因而人物的行为、性格和思想都能够在小说情节的构造中得以恰倒好处的显现。
作为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红楼梦》是由各个部分、各种细节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完整的艺术世界。虽然每一个部分,每一处细节,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美的体系,但当它们彼此有机地综合成一个系统和谐的整体时,自身在整个艺术世界中的妙用就会更加魅力无穷,凄美动人的黛玉葬花即是如此。孤立地看来,它可以被看成是黛玉惜花伤己,悲叹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