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纤通信》结课论文
——相干光通信技术简介
摘要: 伴随着视频会议等通信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产生的信息爆炸式增长,对作为整个通信系统基础的物理层提出了更高的传输性能要求,为此科学研究工作者们提出了相干光通信这一解决办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干光通信的基本原理、相干光通信相对其他通信方式的优点、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运用状况。
关键词:相干调制外光调制偏振保持频率稳定频谱压缩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相关背景
在光纤通信领域,更大的带宽、更长的传输距离、更高的接受灵敏度,是科学研究者们永远的追求。虽然波分复用(WDM)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应用已经使光纤通信系统的带宽和传输距离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随着视频会议等一系列新的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和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信息爆炸式增长,相干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越发的重要。
相干光通信的理论和实验始于80年代,经过十年的研究,相干光通信进入实用阶段,英美日等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相干光通信实验。在数字通信方面,扩大C波段放大器的容量,克服光纤色散效应的恶化,以及增加自由空间传输的容量和范围已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模拟通信方面,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成为系统的关键参数,而他们都能通过相关光通信技术得到很大改善。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光载波经调制器受数字信号调制后形成已调信号光波。
在相干光通信中主要利用了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所谓相干调制,就是利用要传输的信号来改变光载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这就需要光信号有确定的频率和相位,即应是相干光。激光就是一种相干光。所谓外差检测,就是利用一束本机振荡产生的激光与输人的信号光在光混频器中进行混频,得到与信号光的频率、相位和振幅按相同规律变化的中频信号。在光发射端用外光调制方式将信号以调幅、调相或调频的方式调制到光载波上,再经过光匹配器送入光纤中进行传输,当信号光传输到光接收端时,先用一束本振光信号与之进行相干混合,然后用探测器检测。
相干光通信根据本振光信号频率与接收到的信号光频率是否相等,可分为外差检测相干光通信和零差检测相干光通信。外差检测相干光通信经光电检波器获得的是中频信号,还需要进行二次解调才能被转换成基带信号。外差检测相干光通信又可根据中频信号的解调方式分为同步解调和包络解调。零差检测相干光通信的光信号经光电检波器后被直接转换成系带信号,不需要进行二次解调,但本振光频率与信号光频率要求严格匹配,并且要求本振光与信号光的相位锁定。
相干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 外光调制技术 
   由于在半导体激光器光载波的某一参数直接调制时,会附带对其他参数的寄生振荡,如直接调制ASK(幅移键控)会使相位产生变化,而且调制深度也会受到限制。还会遇到频率特性不平坦及张迟振荡等问题。因此,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除FSK(频移键控)采用直接注入电流进行频率调制外,其他都是采用外光调制方式。 
    外光调制是根据某些电光或声光晶体的光波传输特性随电压或声压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现象而提出的。外光调制器主要包括三种:
利用电光效应制成的电光调制器;
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声光调制器;
利用磁光效应制成的磁光调制器。
偏振保持技术
在相干光通信中,相干探测要求信号光束与本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即